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尚有111个县(市旗)为潜在疫区,其中浙江省5个,温州市占4个。为加强对潜在疫区的监测,我们于1990年对洞头、平阳、苍南、泰顺四县进行了调查。一、有关医学自然地理概况:上述四县在我市东南方,传于北纬27°17′~27°52′,东经119°38′ 相似文献
2.
2002年7~8月温州市鹿城区经济开发区某服饰公司发生多例皮炎患者,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一起青翅蚁形隐翅虫皮炎爆发。该公司840名职工,发病118例,罹患率为14.05%;住在公司宿舍780名,发病117例,发病率为15.00%;而不住公司宿舍的员工60名,仅发病1例,发病率为1.4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20,P<0.01)。发病最早为7月19日,当天出现2例患者,到8月5日又发病1例,半个月后发病逐渐增多,8月20~26日为发病高峰,这期间发病数为76例,占总病例数的64.41%。8月31日后无病例出现。840名员工中,男性360人,发病65例,罹患率为 相似文献
3.
4.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温州地区1997年10-11月暴发流行“酸脑”的病因,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患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针对性开展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学调查,同时用免疫学试验作临床辅助诊断。结果: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中间宿主(福寿螺)及终末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69.4%和19.5%,患皮内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6%,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确定温州地区此次爆发流行的“酸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温州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5.
6.
7.
天台县于1965年在仓山区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 1973年后开始流行;82年发病811人,发病率为170.6/10万,居于全国第六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指出,在EHF高发疫区二个乡的五个自然村,按每15m~2放夹1个进行捕鼠,标记捕鼠点的位置和栖息场所,用荧光抗体技术对捕获的每只小兽作EHF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捕获6种小兽,查到褐家鼠、小家鼠携带EHF病毒抗原或抗体,褐家鼠为优势种,且病毒感染率最高。从家鼠EHF病毒感染的季节分布看带病毒率,以6月份最高,EHF抗体阳性率以2月份最高,褐家鼠EHF病毒感染率平屋高于楼屋,EHF病毒感染鼠在居民区内的空间分布比较广泛。但在感染率高的地方有相对集中,这些相对集中的地点未感染鼠的密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