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4.
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 对2006年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应用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体系,直接采用结构化查询语句(Structured Query Ianguage,SQL)对监测数据库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 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4 986 932张,未及时报告卡总数为855 990张,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186 721张,累计重卡总数6008张,累计零缺报县区总数为1351个.全国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17.16%,未及时审核率3.74%,传染病重复报告率0.03%,县区零缺报率3.63%.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69 d,从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为43 min,且1~12月份的报告质量呈逐月上升趋势.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报告质量差距显著,东部地区报告质量要好于中西部地区.结论 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有明显提高,报告和审核的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报告信息质量存在区域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亟待加强.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而不仅仅是形式审核.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当下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数据难采集、难整理、难分析、难应用等问题,顺应疫情风险评估和防控需求,构建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方法 从业务需求、架构设计、功能建设等方面,阐述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并分析平台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方法,实现标准化、可视化、关联化和模型化等综合利用,集成疫情信息一站式浏览平台。结论 平台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全球疫情监测系统化方面的空白,为常态化开展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循证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6.
7.
8.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估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探讨系统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在全国选择6个省的12个市、35个县和519个乡,于2005年8月~2006年6月开展系统试点,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对系统的适用性、易用性、兼容性、数据采集方式、流动儿童数据交换、数据报告质量等进行评价。结果系统操作简便,可满足各级预防接种服务、信息监测和管理的不同需求;数据的采集和识别以儿童唯一编码为基础,可采用不同识别介质;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不同结构应用系统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流动儿童的数据交换;提高了预防接种信息报告质量和预防接种服务的工作效率。结论系统在技术上已具备推广使用的条件;地方各级实施系统的基本要求为1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宽带网络接入和2名系统操作人员。系统推广应用应统一领导,明确职责,保障投入,兼顾地方需求,并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应该放眼全球,积极参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局势趋稳,经济发展加速,对健康等民生事业的发展需求逐年上升。全球卫生治理的使命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人享有健康\"。本文从全球卫生和全球卫生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挑战入手,将系统思维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潜在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采集、存储、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信息的系统。简单地讲,它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将地理空间信息和一些与该地域地理信息相关的属性信息结合起来,达到对地理和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它的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