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44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二联治疗婴幼儿中重型急性水样腹泻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婴幼儿中重型急性水样腹泻患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分别采用蒙脱石散和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泻次数、脱水纠正时间、止吐时间及退热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48及72h腹泻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止吐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二联治疗婴幼儿中重型急性水样腹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腹泻次数,并在缩短病程方面效果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Ⅰ(初筛用硒标快速试剂,复测用金标快速试剂和梅里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在广州市各类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广州市各类人群,包括自愿咨询检测(VCT)者、静脉吸毒者(IDU)、商业性性工作者(CSW)和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样本,同时用替代策略Ⅰ和“初筛检测+蛋白印迹法(W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检测了2 133份样本,两种检测策略的总体阳性符合率为95.52%,其中VCT人群阳性符合率为93.88%,低于其他三类人群的阳性符合率(100%)(P〈0.05);总体阴性符合率为99.9%。“初筛检测+WB”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替代策略I100%判断为阳性,未发生漏检漏报。替代策略I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数量,是相应“初筛检测+WB”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代策略Ⅰ在广州市的应用基本是可行的,尤其是对IDU、CSW和MSM高危人群,在普通人群如VCT中的应用要谨慎。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生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SARS收治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医务人员SARS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性生研究方法对医院SARS流行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广州市医务人员首例SARS患发病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截止5月5日共有29家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医护人员发病280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26.07%。医务人员发病高峰在2月上、中旬,共有167例,占医务人员发病总数的59.64%,呈明显聚集性。4月后病例为零星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前开始收治SARS患(对SARS尚缺乏认识的时期)的6家医院,占总病例数的73.2%(2c15/280)。调查180例医务人员SARS患中92.22%直接参与过SARS患的救治工作。采取定点收治患、加强医院病区通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后,2月下旬开始,医务人员的新发SARS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控制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关键措施是:(1)要对出现SARS症状的患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并隔离患;(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收治区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4)加强病区通风换气;(5)严格按照有关指引做好污染物、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1995-2008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疫情特征。结果广州市于1995年出现境内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08年共报告542例,占总病例数的7.31%;疫情在2004年以前呈散发状态。自2004年开始,病例数量及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7.18%;病例在广州市的分布与总体疫情一致;平均年龄(59.03±7.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男性为主,占77.31%;流动人口占65.49%;职业分布方面,农民、家政家务待业、无业者、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87%;以异性性传播感染为主,占58.67%,传播途径不详率较高,占16.42%;42.99%的病例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结论艾滋病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年间收治的小儿胆囊炎胆石症2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论]门诊首诊为胆囊炎12例,误诊率为42.86%。其中7例施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提示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2例;胆固醇结石5例,混合性结石2例。2例拒绝手术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12例无胆石症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儿给予短期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解痉、利胆等治疗,住院10-21d治愈出院。[结论]小儿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易误诊,诊断明确后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广州市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人群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15~24岁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09-2020年新报告HIV/AIDS数据库的15~24岁人群,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共3 375例,男女性别比10.56 ∶ 1,诊断时平均年龄(21.56±2.05)岁;性传播为主,占97.75%(3 299/3 375),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70.64%(2 384/3 375);资料来源为检测咨询占42.96%(1 450/3 375);学生占18.19%(614/3 375);15~24岁人群晚发现比例13.48%(455/3 375),较全年龄组晚发现占比少(X2=224.90,P<0.05)。2009-2020年15~19岁(AAPC=17.84)、15~24岁(AAPC=14.55)、20~24岁(AAPC=13.94)年龄组的新报告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增长趋势均比全年龄组快(AAPC=10.02);15~19岁增长趋势最快。15~24岁男性新报告病例数增长趋势快于女性(AAPC=17.53)。经同性传播途径病例数呈增长趋(AAPC=22.42)。学生病例报告数呈增长趋势,学生(AAPC=23.65)增长趋势比非学生(AAPC=12.82)快。结论:广州市15~24岁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的增长趋势上升较快,低年龄组和校内外青年流行形势均不容乐观。应重视15~24岁人群的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