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8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93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56篇 |
中国医学 | 66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星针叩刺加神灯照射为主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星针叩刺,神灯照射为主,治疗带状疱疹68例。痊愈64例。占94%。显效3例。占4.4%;好转1例。占1.6%。总有效率为100%。经临床观察。本法能疏通经络,提高机体痛阈,加强局部失活组织的代谢。多法并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促角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F是促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呈单链多肽结构,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促细胞生长发育及组织损伤修复等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EGF重组蛋白已广泛用于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本就EGF促进组织损伤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纯度GLA包合工艺研究Ⅱ——包合工艺的单因素、2因素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尿素包合工艺各因素对纯度和产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纯度的影响及3次包合后提取方法对产率的影响,采用2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配比和乙醇含量、包合次数和包合方法对产物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单因素试验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说明原料的配比以1∶3∶8(油∶尿素∶95%乙醇)为最好,1次包合后纯度为30%左右,包合的最佳温度为-15~-20℃,包合时间以24h为好。2因素实验说明不同配比与乙醇含量最佳组合为配比1∶3∶8、乙醇为90%~95%,其纯度最高。包合的次数在3次以上时,纯度才可达到90%以上,且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是药学相关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本校药学类专业的《中药学》课程体系。现以补气药为例,从教材知识文字理解、教师语言文字讲解、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与微课强化教学、中药材实物认知实践、中药材成方制剂的临床应用5个教学过程,探讨"五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五位一体"教学法能够使任课教师站在更高层面上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有效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背侧腰切口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方法在十二肋与髂嵴之间、竖脊肌外侧做皮肤小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显露。肾及输尿管上段,对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肾盂结石,3例。肾下极囊肿患者,分别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以及肾囊肿去顶术。结果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及腹部严重并爱症。结论背侧腰切口适用于病变定位第5腰椎以上的上段输尿管及肾下极的手术,其优点是不切断重要的肌肉、层次简单、显露迅速、创伤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张立华袁慧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1):4-7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及可动脊柱脊索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5例病理确诊脊索瘤部位、骨质破坏类型、椎旁及椎管内侵犯情况并与进行病理对照。结果:76%位于颈椎,16%位于颅颈交界区,7%位于腰椎;46例位于骨内,5例位于椎管内,4例位于椎旁;45%骨破坏位于椎体,27%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6%累及枕骨斜坡及C1,2%位于附件;32例伴骨质硬化,5例骨破坏不明显;62%连续累及2个或以上椎体,向椎旁及椎管内侵犯占87%,伴椎间孔扩大占22%,11%呈哑铃形;95%为经典型,去分化型和软骨型占5%。结论 :发生于可动脊柱的脊索瘤主要位于颈椎,可侵犯邻近多个椎体,易向椎旁及椎管内侵犯;肿瘤位于椎管内、椎旁、呈哑铃状生长及不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症2例,术前误诊为颅底脊索瘤。结合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的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