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拟行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联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开始之后,联合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腹横纹肌平面阻滞,对照组给予等计量的生理盐水腹横纹肌平面注射。记录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苏醒后10min、30min、12h、24h、48h疼痛(VAS)评分;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心/呕吐、静注曲马多等情况。结果两组呼唤睁眼、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苏醒后10min、30min和4h VAS评分低于单纯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曲马多使用率、疼痛(VAS评分≥3)、苏醒时躁动均低于单纯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手术给予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综合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M组和S组,每组40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40mg、舒芬太尼100ug;分别配加托烷司琼10mg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行自控镇痛后4、8、16、24h的用药量;PCA按压次数;镇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VAS评分S组显著低于M组。PCA按压次数F组比M组少;24h的用药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M组副反应较多,恶心发生率高。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4.
5.
在放射线投照工作中,经常遇见上段胸椎侧位片投照位置,因为第1至3胸椎侧位,与两侧肩关节相重叠,所以用普通的胸椎侧位投照方法是无法显示清晰,用上部胸椎侧位投照法也不太理想。因为有对侧的肱骨头与第1和第2胸椎相重叠条件略不好就显示不清,难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特殊方法即“上部胸椎倾斜法”,克服了这一不足,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住院号114210.8年前在某县医院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5天出现尿频并逐渐加重,日间排尿7~8次,夜间3~4次,有时伴终末血尿及排尿癌.在当地医院曾按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盆腔炎及慢性宫颈炎等多次用药治疗均无效.1986年8月16日患者突然不能排尿,导尿时在尿道外口发现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中大手术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管理的合理模式。方法:选择拟行中、大手术及特殊体位手术患儿17例,采用气管插管后成人麻醉机进行容量转换型机械通气,静吸复合麻醉,并监测SPO2、HR、BP、T及尿量。结果:除一例婴儿术前脑疝形成的时间太久,二次开颅术后死亡外,其余16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机械通气用于新生儿、婴幼儿围手术期具有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在声带息肉摘除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用于声带息肉摘除麻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实施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咪唑安定诱导后插管,观察组53例采用丙泊酚、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咪唑安定诱导后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插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呼叫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拔管前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5个观察时间点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不良记忆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用于声带息肉摘除麻醉安全、可靠、有效,术后可迅速苏醒,并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拔管前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并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低氧血症和(或)CO2蓄积、手术前夜有效睡眠时间过短、术中体温过低。处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随访。结论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确保患者恢复期安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有利于判断患者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