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8.10和8.12 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 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4.20和9.71 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3.
俞永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2)
[Blythman HE et al:Nature 290(5802):145,1981(英文)] 用化学治疗剂或毒素与抗体的结合物(免疫毒素)攻击肿瘤,在体外试验中获得很大成功。可能由于普通的多克隆抗体不纯以及毒素分子中B分段的结合能引起较强的非特异细胞毒,迄今未用于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6,7-二甲氧基-4-芳胺基喹唑啉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以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和醋酸甲脒为原料,合成了10个4位芳胺取代的6,7-二甲氧基喹唑啉衍生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PTK-101试剂盒并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 合成的化合物经IR,1H-NMR,MS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类化合物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苯环4‘位的取代基变化对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6,7-二甲氧基-4-芳胺基喹唑啉衍生物可能会在治疗肿瘤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发挥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6,7-二甲氧基-4-芳胺基喹唑啉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以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和醋酸甲脒为原料,合成了10个4位芳胺取代的6,7-二甲氧基喹唑啉衍生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PTK-101试剂盒并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合成的化合物经IR,1H-NMR,MS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类化合物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苯环4′位的取代基变化对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6,7-二甲氧基-4-芳胺基喹唑啉衍生物可能会在治疗肿瘤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发挥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RT-PCR法评价神经元呈特征性表达的一类细胞骨架蛋白基因微管相关蛋白(Mtap2)、神经丝(Nefm)和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转录水平,作为RA促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指标,结合光镜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的形成,由此构建快速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合成化合物库内6个小分子对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 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以Mtap2为甚,增加了1.27倍,并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但β-tubulin Ⅲ无明显变化.6个合成小分子均使Mtap2转录受到抑制,但Nefm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1号和3号化合物尤甚,分别增加了1.4和1.2倍,该上调作用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不尽一致.结论: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早期,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tap2的表达与否与早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RT-PCR法评价神经元呈特征性表达的一类细胞骨架蛋白基因微管相关蛋白(Mtap2)、神经丝(Nefm)和微管蛋白(β-tubulin)转录水平,作为RA促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指标,结合光镜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的形成,由此构建快速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合成化合物库内6个小分子对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以Mtap2为甚,增加了1.27倍,并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但β-tubulin无明显变化。6个合成小分子均使Mtap2转录受到抑制,但Nefm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1号和3号化合物尤甚,分别增加了1.4和1.2倍,该上调作用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不尽一致。结论: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早期,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tap2的表达与否与早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9.
俞永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1)
干扰素除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外,尚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能被病毒和细菌等多种物质诱导产生。最初认为干扰素仅是一种抗病毒蛋白,但现知它对免疫反应有多种效应,它对正常和癌变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对动物的自发、移植及病毒引起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短小棒状杆菌(CP)对多种动物有抑病作用,目前临床上常作为免疫调节剂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癌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似为通常细菌对免疫反应的复杂作用介导的。干扰素和CP对免疫反应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有共同点。推测CP抑瘤作用部分是由刺激免疫系统时产生的干扰素介导的,CP能诱发淋巴组织或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产生干扰素。本文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一、CP是否能诱发人血T细胞或单核细胞分化来的 相似文献
10.
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体的免疫系统是—个重要因素,抗原本身的性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被认为是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如缺乏T细胞的辅助作用,此种类毒素就不能激活B细胞,从而不能产生抗体。本试验用T细胞缺陷型动物模型,证实了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在免疫过程中对T细胞的依赖性,说明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