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64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97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按AnnArbor分期 ,IE期 2 4例 ,其中IE期超腔 1 0例 ;ⅡE期及Ⅳ期各 2例。B组症状病人 (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者 ) 7例。 2 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T细胞性来源 (CD2 、胞浆型CD3 ) 1 6例 ,T/NK细胞性 (CD56 ) 5例 ,B细胞性 (CD2 0 ) 2例。 2 8例均行病检 ,但 1 3例首诊时未考虑到本病未行病检 ,临床误诊率达 4 6 .4 %(1 3/ 2 8)。 1次病检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1 1例 ,1 7例经 2次或 2次以上病检 ,其中 2例多达 5次 ,病检假阴性率达 6 0 .7%(1 7/ 2 8) ,所有病例最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本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 ,特别是早期表现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相似 ,组织学检查易出现假阴性 ,常被误诊误治。提高对本病认识 ,及时准确取材或重复病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究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RE)调控内侧内嗅皮层(medial entorhinal cortex,MEC)相关的空间记忆及机制.方法 Retrobeads介导的逆行示踪技术结合顺行示踪技术鉴定RE与ME C脑区之间的形态学联系.利用光纤记录技术,记录并分析小鼠在空旷场探索时投射至ME C的RE神经元的活动特征.采用化学遗传学抑制RE-ME C通路探究对空间记忆的影响.结果 逆行与顺行示踪实验验证了RE发出神经纤维投射至MEC,且主要分布在浅层.光纤记录实验发现投射至ME C的RE神经元在小鼠在站立、抬头行为时活动增强,而在静止和理毛时活动减弱(P<0.01),且这群神经元的钙活动与小鼠运动速度呈正相关(R2=0.0773,P<0.001).与对照组比较,化学遗传学抑制RE-MEC通路明显增加处理组小鼠在空旷场中探索的路程(P<0.01),而对中央区的停留时间、刻板理毛行为次数无影响.结论 RE-MEC通路在空间探索行为期间激活,参与空间学习记忆;抑制RE-ME C通路损害小鼠的空间记忆,延长小鼠对新环境空间信息进行表征的探索距离,而对小鼠的情绪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自动肺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hung water, EVLW)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肺部超声评分方法:(1)基于两阶段级联深度学习模型评估ARDS的自动LUS(自动组LUS);(2)临床医生评估的LUS(人工组LUS),并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在行PiCCO检测前0.5 h内行肺部超声检査,计算LUS,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两种LUS方法在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自动组LUS和人工组LUS与EVLWI高度相关(R2=0.924 vs.R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兰州地区女性非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真菌和滴虫感染情况及其脓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女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脓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高倍镜下查找真菌和滴虫,检出真菌孢子或假菌丝者判为真菌阳性。结果 4 404例阴道炎患者中,真菌和滴虫的总感染率为28.63%(1 261/4 404),真菌感染率为25.39%,滴虫感染率为3.25%,真菌和滴虫双重感染率为0.54%。与小于或等于20岁组比较,其他年龄组的脓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地区女性非细菌性感染阴道炎以真菌性阴道炎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治疗前后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Tau蛋白表达及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改善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复制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模型。电针组针刺“后三里”“内庭”“胰俞”,同侧“后三里”“内庭”连接电针仪,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4周。干预后检测大鼠随机血糖,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β1-4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au、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au、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逃避潜伏期、Aβ1-42含量及Tau、NF-κB p65蛋白与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随机血糖、逃避潜伏期、Aβ1-42含量及Tau、NF-κB p65蛋白与mRNA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异硫蓝和/或99m锝-硫胶体结合术中γ探头对1999年3月~2001年7月的19例乳癌,17例胃癌。11例结肠癌和6例直肠癌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并与常规根治标本比较。结果 19例乳癌病人。单按异硫蓝方法,成功率73.7%。有5例结合了术中γ探头,总成功率89.5%,前哨淋巴结唯一阳性率33.3%。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皆为100%。未有假阴性。17例胃癌中,成功率94.1%,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100%,敏感性和特异性皆为100%,未有假阴性。16例成功病人中,有8例在区域淋巴结第二站发现前哨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有6例,肝总动脉旁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处各1例;其中有3例前哨淋巴结只位于第二站,且1例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11例结肠癌,成功率100%,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90.9%,假阴性率25%。敏感性75%,特异性100%。6例直肠癌。成功率83.3%。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60%,假阴性率66.7%,敏感性33.3%,特异性100%。结论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癌中能很好反映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蓝色染料结合术中探头能提高成功率。前哨淋巴结可以指示胃癌一定的引流途径和范围.为传统的胃癌淋巴结分站提供补充。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直肠癌中未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结肠癌中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蓝色染料的显色时间是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