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中消化性溃疡(PU)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度,为职业人群PU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该企业职业人群中随机抽取9 463例职工,以其中明确诊断为PU的363例职工为病例组,通过成组匹配,选择与病例组均衡可比的4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同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访谈。按年龄分层进行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男性、吸烟、接触粉尘、饮酒和干硬饮食是P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1~2.485,P<0.05),它们的病因分值分别为0.421、0.318、0.243、0.188、0.093。危险因素两两交互作用分析,男性与吸烟、男性和饮酒、吸烟和干硬饮食、男性和干硬饮食的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313、0.186、0.063和0.015。结论男性、吸烟、粉尘暴露、饮酒和干硬饮食是职业人群中PU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两因素间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2009-2011年发热伴出疹症候群流行病学特征,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预防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北四省区2009 - 2011年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流行特征.结果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是肠道病毒、水痘、麻疹和风疹病毒;发热伴出疹症候群年龄特征显示发病以0~15岁儿童为主;时间特征显示发病高峰是每年的4 ~ 10月.结论 西北地区发热伴出疹症候群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时间特征,监测重点应放在15岁以下儿童和每年4 ~10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主要病原体,构建区分主要病原感染病例的Bayes判别函数。方法 以2009-2015年甘肃省各哨点医院监测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为样本,描述其病原谱构成,确定主要病原;并在样本病例中筛选有意义的临床指标进行Bayes判别分析。结果 在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检测中,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13.79%和8.63%),分别占病毒总阳性例数的54.38%和13.73%;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阳性率较高(44.41%和18.07%),分别占细菌总阳性例数的66.21%和24.55%。运用筛选后的11个临床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其初始验证正确率为73.1%、交叉验证为70.6%。结论 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ayes判别分析在主要病原感染的分类诊断中有较高的正确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甘肃省流感样病例发生动态并探索其预警模式和效果.方法 通过甘肃省2006-2011年哨点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应用时序图分析其变动趋势,并采用流行控制图-移动百分位数法探索流感样病例预警模式,结合统计模型的预测值,评价预警效果.结果 甘肃省2006和2009年为流感高流行期,2007和2008年为流感低流行期.流感样病例流行控制预警线显示冬季预警值较高,夏季较低的特征.应用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模型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1,1,1)(0,1,0)乘积季节性模型动态预测2011年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百分比(ILI%),二者动态预测预警与实报预警一致率均为100%.但从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析,指数平滑模型动态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结论 流感动态预警模式可反映甘肃省流感样病例的流行规律,但预警技术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估计患病率比的方法及应用。以看护人识别腹泻危险症状与婴幼儿腹泻求医关系为实例,利用Openbugs软件拟合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模型估计看护人识别腹泻危险症状与婴幼儿腹泻求医关系的患病率比(prevalence ratio,PR)。看护人能识别腹泻危险症状可提高大约13%的求医概率。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3个模型均收敛,估计的PR值(95% CI)分别为1.130(1.005~1.265)、1.128(1.001~1.264)、1.132(1.004~1.267);常规log-binomial回归模型1和模型2收敛,估计的PR值(95% CI)分别为1.130(1.055~1.206)和1.126(1.051~1.203),但模型3不收敛,用复制方法估计PR值(95% CI)为1.125(1.051~1.200)。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3个模型PR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虽与常规log-binomial回归稍有差异,但整体一致性较好。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能有效地估计PR,模型不收敛问题少,与常规log-binomial回归相比在应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公共卫生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不同培养模式,搭建国际和国内高水平项目的实践平台,进行不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本科生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公共卫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金昌队列人群中胃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历史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金昌队列人群2001-2013年胃癌全死因资料及2001-2010年胃癌住院患者资料,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住院费用等指标评价胃癌造成的疾病负担,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平均增长速度描述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1-2013年间金昌队列人群中因胃癌死亡213人、年均粗死亡率为38.30/10万,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男性胃癌死亡196人、粗死亡率为56.17/10万,女性胃癌死亡17人、粗死亡率为8.2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6.84倍。胃癌死亡者以50~79岁年龄段为主(176人,构成比为82.62%),<50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0.77%。因胃癌而造成的人均PYLL(APYLL)以8.43%的平均速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人均WPYLL(AWPYLL)以10.46%的平均速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2001-2010年该队列人群胃癌住院患者例均费用为8 102.23元,日均费用为463.45元,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金昌队列人群胃癌疾病负担严重,男性尤为突出,有年轻化表现;胃癌所致PYLL及 WPYLL十余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而APYLL及 AWPYLL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平稳无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