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1982年5~6月间,在长白山区的吉林省和龙林业局长红林场临时进驻的筑路人员中,发生了一起肾综合征出血热(下称HFRS)爆发流行。共发生病人106例,发病率为25.5%。经调查,认为大林姬鼠(A.speciosus)和棕背(鼠平)伊尔库斯克亚种(C·rufocamus irkutensis)是传染源。为进一步查清鼠类不同季节的感染与人群发病的关系,探索其规律性。从而证实当地传染源的种类,研究探讨疫源地类型。我们于1983年4~9月(即爆发流行1年后),在该地区进行了鼠类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用Vero E-6细胞接种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 RS)病人的早期血清或全血标本23份,从中分离出21株与HFRS相关的病原体。用感染细胞制成的滴片标本经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在21株分离阳性的材料中发现颗粒状(15株)及片状(6株)两种形态的特异性荧光。从这些分离出的病毒株中按形态等不同条件选择两株作系统鉴定,排除了呼肠、疱疹、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等病毒,结果证明这两种形态的荧光都是分离出的HFRS病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工作组会议已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带肾征候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目前已知本病分布于日本、中国、朝鲜、苏联、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以及挪威、丹麦等国。在东欧、北欧本病的贮存宿主为欧洲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glareolus),亚洲为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