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44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干细胞分化类髓核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首选生长因子,适当浓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0,20μg/L)的HG-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3,7,14,21d;对照组普通状态下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结果与结论: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14d时蛋白聚糖的表达均较3,7,21d时高(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表达均呈阴性。提示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类髓核的数量,从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于长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1):23-24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大系统。心脏和血管构成体内的循环系统,推动着血液日日夜夜周流全身,这样正常的运行标志着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长期监测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细菌病原及其构成的变化,1981年6~9月对天津市384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细菌病原及某些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査。384例患者检出病原菌的195例(50.8%)。共检出223株致病菌,其中痢疾杆菌(110株),检出率28.6%,约占病原菌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沙门氏菌(38株)和不凝集弧菌(37株),检出率为9.90%和9.64%,还有致病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绿脓杆菌和溶藻性弧菌等。检出两种以上病原菌的27例。384例患者中以20岁以上青壮年为多,此年龄组感染的病原谱较广泛,其它年龄组的病原谱均较单纯。沙门氏菌6、7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凝集弧菌8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凝集弧菌在水样便和稀便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7%和15.5%,在痢疾杆菌中鲍氏菌比例突然增高,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8.
于长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3)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推行,确实推动了全民运动锻炼,在许多地区中老年人晨练已经形成一道风景线,使参加运动锻炼的中老年人增强了体质,焕发了精神。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中,明确要求每人应该学会两套运动锻炼方法,一套在室外做,一套在室内做。然而,当前的运动锻炼也显现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在室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怀人民身体健康,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预防为主”方针,组建了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并发动城乡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防治传染病。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了《传染病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1978年又将《办法》修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批准执行。这两个法规的实施,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古典型霍乱很快消除,我国消灭天花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