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红 《工企医刊》2004,17(1):5-6
本文对5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采用了综合治疗,特别是加强了支持治疗,并予以56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显示强调支持疗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抓好病理改变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儿童保健学课程合并的理论基础以及课程合并后的优势所在。方法进行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儿童保健学课程的讲授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以及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结果两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并且相同知识点单独讲两门课的时候用的学时多。进行教学大纲的比较后分析出了相同知识点在合并课程还是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且符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容。结论课程合并可以避免有关内容的重复,缩减相同内容重复讲解的课时,加强两门课程的内容联系,合并课程符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容。  相似文献   
3.
孙亚东  马彦  林永丽  阚瑛  邵红  刘红丽 《吉林医学》2007,28(15):1636-1638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40例新诊断的IGT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其治疗前后均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上述患者经2周治疗后,糖代谢紊乱明显缓解。40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值[(7.8±1.3)mmol/L对(6.5±1.2)mmol/L](P<0.05);日内血糖峰值[(9.4±1.5)mmol/L对(7.4±1.4)mmol/L](P<0.05)。治疗后血糖>7.8mmol/L及8.9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13(0~29)%对5(0~21)%,6(0~18)%对2(0~13)%,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评估IGT患者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邵红  史美龙  吕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58-3259
糖调节受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1].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斑块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因此利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CAAs)程度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了解血糖的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各对比组中淋巴细胞调亡百分率有统计学差异(F=898,P<0.01),表现为AIDS组>HIV感染组>对照组(q12=46,q13=58,q23=12,P均<0.01);CD4 T淋巴细胞水平亦呈现出统计学差异(F=13 270,P<0.01),表现为对照组>HIV感染组>AIDS组(q12=33,q13=203,q23=185,P均<0.01)。结论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和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将确诊的82例CVA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B组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殆疗后1、3、6、12个月一秒种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改变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咳啾症状均消失,FEV1%明显好转.(均为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6、12个月后,A组FEV1助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1),而B组的FEV1%随着复发病例的逐渐增多,曾经改善的肺功能又降至治疗前水平(分别为P〈0.05、P〉0.05和P〉0.05);两组间FEV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A组患者复发病例数明显低于B组(1.00:5.71)。结论 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CVA,能明显减少症状复发,同时还可改善肺功能,减少典型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 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 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氟砷联合中毒患者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的改变.方法用氯胺T法测定尿羟脯氨酸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法测定尿砷含量;用Baird PS-4型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尿中钾、钠、钙、磷、镁、锌含量;用美国BECKMAN公司LX 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钙、磷、镁、锌、铁含量.结果各组之间尿氟、砷、HOP/Cr、钠、钾和血清钙、镁含量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氟中毒和氟砷联合中毒所致人体的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紊乱在脱离高氟高砷暴露20年后不能完全纠正,氟砷联合中毒患者体内无机元素和胶原代谢紊乱的恢复比单纯氟中毒患者更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对牛乳β-乳球蛋白(BLG)致敏小鼠Th1/Th2细胞平衡、血清抗体水平及T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方法:用牛乳BLG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致敏,建立动物过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致敏组和不同剂量的热致死发酵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含量。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脾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百分含量。结果:发酵乳杆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值为13.53,显著高于致敏组的3.34(P<0.05);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趋近正常组。特别是高剂量的热致死发酵乳杆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抑制IL-4分泌的效果显著优于致敏组(P>0.05),且该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和CD4+/CD8+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干预可改善小鼠的BLG过敏症状,其作用可能与促进Th1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平衡,阻断IgE、IgG分泌及平衡T细胞亚群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