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7例女性吸毒者性行为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州市女性吸毒人群性行为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167例女性吸毒的性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女性吸毒主要以未婚的性活跃年龄段(20岁-29岁)为主,且98.10%未婚吸毒曾有过性行为;167名吸毒女性中,每次性交均使用避孕套的仅有4.79%;检出性病24例,检出率为25.15%,三种性病依次为梅毒19.16%,淋病7.78%,尖锐湿疣1.20%,其中有4例混合感染。结论:女性吸毒性病感染情况严重,是性病传播尤其是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1996年8月,我们采用改良的正常人PBMCs与病人PBMCs共培养法,从一名HIV/TB双重感染者的PBMCs中分离出1株HIV—1病毒,命名为GD—3.该毒株毒力强,在正常人PBMCs中培养能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其HIV—1p24抗原滴度超过阈值,但对H_9细胞不敏感.该毒株经基因序列分析为HIV-1E亚型,与广东省其它经性途径感染HIV人群中的HIV-1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Ⅰ(初筛用硒标快速试剂,复测用金标快速试剂和梅里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在广州市各类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广州市各类人群,包括自愿咨询检测(VCT)者、静脉吸毒者(IDU)、商业性性工作者(CSW)和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样本,同时用替代策略Ⅰ和“初筛检测+蛋白印迹法(W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检测了2 133份样本,两种检测策略的总体阳性符合率为95.52%,其中VCT人群阳性符合率为93.88%,低于其他三类人群的阳性符合率(100%)(P〈0.05);总体阴性符合率为99.9%。“初筛检测+WB”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替代策略I100%判断为阳性,未发生漏检漏报。替代策略I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数量,是相应“初筛检测+WB”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代策略Ⅰ在广州市的应用基本是可行的,尤其是对IDU、CSW和MSM高危人群,在普通人群如VCT中的应用要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明霞  陈琼  刘茵  徐慧芳 《中国肿瘤》2024,33(5):349-357
摘 要:[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河南省2010—2019年各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评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性别、年龄、癌种计算其发病(死亡)率及标化发病(死亡)率。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利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74%(95%CI:1.52%~1.96%),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发病率趋于平稳。年龄组发病趋势结果显示,男性0~29岁与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40~59岁呈下降趋势;女性0~39岁年龄段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年龄组均保持平稳。全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17%(95%CI:0.50%~1.84%),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死亡率以0.79%(95%CI:-1.52%~-0.06%)的幅度下降。年龄别死亡趋势结果显示,男性30~59岁、女性15~59岁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80岁及以上两者均上升。分部位发病与死亡情况显示,男、女性肺癌发病与死亡标化率均保持平稳状态,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与死亡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别特异癌种中,前列腺癌与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河南省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死亡趋势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男性0~29岁和女性0~39岁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30~59岁死亡率下降趋势显著。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等常见癌种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低幅度下降趋势,未来亟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癌症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袋鼠与笼子     
很难把握生命。一位医生说,毛病不断的人,不见得短命,就像一只瓷瓶。纵然已显裂纹。但仔细爱护。亦可避免破碎。而一只好碗,一不当心也会粉身碎骨。这样的话应在他和她身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1995-2008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疫情特征。结果广州市于1995年出现境内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08年共报告542例,占总病例数的7.31%;疫情在2004年以前呈散发状态。自2004年开始,病例数量及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7.18%;病例在广州市的分布与总体疫情一致;平均年龄(59.03±7.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男性为主,占77.31%;流动人口占65.49%;职业分布方面,农民、家政家务待业、无业者、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87%;以异性性传播感染为主,占58.67%,传播途径不详率较高,占16.42%;42.99%的病例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结论艾滋病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广州市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人群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15~24岁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09-2020年新报告HIV/AIDS数据库的15~24岁人群,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共3 375例,男女性别比10.56 ∶ 1,诊断时平均年龄(21.56±2.05)岁;性传播为主,占97.75%(3 299/3 375),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70.64%(2 384/3 375);资料来源为检测咨询占42.96%(1 450/3 375);学生占18.19%(614/3 375);15~24岁人群晚发现比例13.48%(455/3 375),较全年龄组晚发现占比少(X2=224.90,P<0.05)。2009-2020年15~19岁(AAPC=17.84)、15~24岁(AAPC=14.55)、20~24岁(AAPC=13.94)年龄组的新报告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增长趋势均比全年龄组快(AAPC=10.02);15~19岁增长趋势最快。15~24岁男性新报告病例数增长趋势快于女性(AAPC=17.53)。经同性传播途径病例数呈增长趋(AAPC=22.42)。学生病例报告数呈增长趋势,学生(AAPC=23.65)增长趋势比非学生(AAPC=12.82)快。结论:广州市15~24岁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的增长趋势上升较快,低年龄组和校内外青年流行形势均不容乐观。应重视15~24岁人群的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和系统分类结果差异划分为3组,包括分类一致组、自我分类偏低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少、性态度更传统、性经历更少)和自我分类偏高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多、性态度更开放、性经历更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性健康相关问题求助意愿差异。结果 2 0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19.2±1.1)岁,女性占54.7%(1 099/2 009),大专及以上者占98.4%(1 976/2 009)。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一致、偏低和偏高者分别占49.0%(984/2 009)、10.9%(219/2 009)和40.1%(806/2 009)。与分类一致者相比,自我分类偏低青年学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接受意愿更低(aOR=0.65,95%CI:0.43~0.99),自我分类偏高青年学生的性相关疾病求助意愿更低(aOR=0.76,95%CI:0.59~0.98)。结论 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会降低青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助意愿,尤其自我分类偏低会使青年学生低估HIV感染风险,接受咨询检测意愿下降,引起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加速扩散。在性健康教育中需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群体自我评估能力、客观感知和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并分析广州市历年报告的艾滋病(AIDS)外籍病例流行特征及部分病毒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1990-2013年报告的AIDS外籍病例及2008-2010年新确证外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基因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1990-2013年累计报告外籍AIDS病例644例;国籍明确者中最多为非洲籍(36.6%),男性为主(62.9%),平均年龄为37.3岁,病例类型大多数为HIV感染者(81.7%),AIDS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2010年新确证HIV抗体阳性样本总体耐药率为23.33%,集中表现为对奈非那韦(NFV)耐药。结论 应加强广州市外籍人群的HIV检测工作,为该人群提供随访治疗等服务,减少流行及耐药毒株向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