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卫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1].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1]. 做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用人单位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掌握本辖区职业卫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职业危害控制和相关疾病防治策略、评价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因此,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信息化迫在眉睫.我们从建立职业卫生计算机管理系统入手,对职业卫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及应用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仪对喷漆岗位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模拟分析,对10家汽修企业收集到的48份原辅料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醇类、酮类等。检出的35种物质中有27种有职业接触限值,其中检出的有职业接触限值的危害因素中,1,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没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48份原辅料中,检出率前4位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丁酯(77.08%)、二甲苯(64.58%)、甲苯(60.42%)、异丙醇(52.08%)。4S店异丙醇检出率高于小型汽修店,小型汽修店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率高于4S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快速、简单地模拟了汽修行业喷漆作业的工作环境,可用于现场毒物的快速识别。汽修行业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较多,小型汽修店的苯系物检出率更高,应当引起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可能影响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保护工人职业健康。方法 通过对某汽车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职业健康检查,采用χ;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噪声暴露情况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 噪声作业岗位噪声暴露水平总超标率为22.41%(26/116),其中焊装车间噪声暴露水平超标率最高,为50.00%;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42%(62/543),均为高频听力损失;不同接噪工龄、接害种类和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9.983、4.631,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噪工龄、婚姻状况、接害种类在听力损失的影响分析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71~2.047、1.342、0.809~2.070,P>0.05)。结论 汽车制造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尤其是焊装车间,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为了解我国职业性化学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征,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我国职业性化学事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化学事件舆情监测及预警提供新思路。方法 每日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职业性化学事件,从事件发生时间、地区、行业、原因等多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共收集职业性化学事件99起,受累人数356例,其中死亡186例,4~7月是事件的高发期,主要是有限空间中毒与窒息事件;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集中发生在中、小型企业,事件报告地区最多的是广东省;事件主要发生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制造、清理和检修岗位为主,毒物种类主要为窒息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主要涉及硫化氢、苯;事件发生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意识、设备跑冒滴漏、缺乏防护措施等。结论 职业性化学事件仍然多发、危害严重,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有效管控作业风险,加大对重点行业、岗位的监管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天津市2001至2015年矽肺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矽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5年天津市各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矽肺病例资料,按照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4]对行业进行分类,形成分析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2001至2015年矽肺新发病例基于诊断年统计进行描述性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M( P 0~ P 100)]描述,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性别、行业等分布的差异用χ 2检验,用曲线估计法对发病例数、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多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中位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2001至2015年天津市共报告矽肺病例2 213例,其中,新发病例2 015例(91.05%),晋期病例129例;矽肺新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开始接尘年份集中在1970至1989年。矽肺新发病例的接尘工龄中位数为19.3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年龄中位数为53.28岁,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报告年间接尘工龄中位数和诊断年龄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矽肺新发病例的主要集中在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工种呈现多样化。 结论 天津市矽肺发病呈现例数增长和接尘工龄缩短的趋势,矽肺危害形式依然严峻,应根据矽肺的流行特征,加强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与专项调查,开展矽肺普查和脱尘工人矽肺筛查。 相似文献
8.
采用戴俊明研制的《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对天津市2 785名作业员工的JDC模式职业紧张进行测评,为分析天津市企业重点人群职业紧张状况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调查对象高职业紧张者共1 886例,占67.7%;不同个体特征JDC模式高职业紧张率χ2检验,年龄、学历、月收入、职务或岗位、工作制、班工作时间、用工类型组中高职业紧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JDC模式高职业紧张为因变量,以χ2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个体特征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学历、月收入、工作制、班工作时间、用工类型均是JDC模式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0.05)。提示,天津市哨点企业重点人群职业紧张状况不容乐观,年龄、学历、月收入、工作制、班工作时间、用工类型是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涉尘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为针对性制定监管政策和有效遏制尘肺病高发势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企业基本概况、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等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天津市涉尘企业以微小型、制造业和私营企业为主,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不均衡(P<0.01),随企业规模减小,职业卫生全面培训率、企业负责人培训... 相似文献
10.
对全市范围内设置的1000个重点危害因素监测点、5000名监测人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资料进行调查分析。80家企业的5种重点监测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超标严重的依次为矽尘(47.14%)、噪声(31.99%)和电焊烟尘(15.38%)。健康监护资料显示,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率最高(92.67%),其次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异常率(50.82%)。本次监测工作初步掌握了重点人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现状和接触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