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的318首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0个,新处方1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GMFCS分级进行1∶1配对(试验组),总计36例,且纳入的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皆有扁平外翻足表现。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垂直律动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扁平外翻足改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采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应用2m足底压力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两组患儿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进行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全足支撑时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与地面接触面积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P<0.05);中足面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足跟面积增加(P<0.05);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平均压力峰值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平均压力峰值增加(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第1趾骨、第1—2跖骨、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内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平均压力峰值、足跟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跖屈外翻肌群痉挛状态,缓解其足外翻及步行时异常跖屈程度。但针对扁平足情况,未见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有效的讲座内容和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9年1月—10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12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分析方法 和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发现,患者对饮食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胰岛素抵抗(IR)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以范建高经典造模法造模。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在造模12周后分别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采血,迅速按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空腹血糖( FBG)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R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明显性意义( P>0.05)。正常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降低( 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爱丁堡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Edinburgh visual gait score,EVGS)的信度,并与三维步态分析进行比较,评价其有效性;同时分析EVGS各项内部以及与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相关性,为EVGS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2019年至2021年所有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三维步态分析实验室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的727例痉挛型CP儿童中随机抽取20例CP,分别由4名不同经验背景的评估者采用EVGS对20例CP的步行视频进行评估,并在间隔1个月后再次评估同一视频。采用同类相关系数分析(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4名评估者的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的重测信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EVGS总分及各项与三维步态分析数据和GMF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评估者间第一次评估ICC值为0.947(P<0.001),第二次评估ICC值为0.952(P<0.001),两次评定结果均显示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组视频采用EVGS的一致性结果较好。各评估者前后两次重测结果显示ICC系数均≥0.75(P<0.0010),表明间隔1个月,同一评估者前后两次评估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VGS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为中等相关,在校学生评估的总分与校标相关性最大。EVGS与GMFCS等级具有相关性。EVGS各项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足、骨盆及躯干控制的评估分项对EVGS评估整体步态的结果具有影响。结论:EVGS量表的评估者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重测信度均具有较高可信性,未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背景下的评估者使用EVGS同样可以达到较高信效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VGS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仍存在不足,EVGS评估结果与CP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水平具有相关性,在设备有限情况下,EVGS可以作为步态分析的替补工具,是目前较为可靠的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化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是否具有保护性作用,同时探讨氯化镁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50只SD大鼠,采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3个不同剂量的氯化镁给大鼠尾静脉注射,测定心肌组织中Ca2+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并同时记录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率。结果:氯化镁可降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也能降低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和Ca2+含量。氯化镁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给药组再灌注时ST段抬高(mV)程度(其中氯化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16±0.03,0.12±0.02,0.06±0.01)较缺血再灌注组(0.22±0.06)显著降低。结论:氯化镁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氯化镁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经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3d。以二磷酸腺苷、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氯化镁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5.5%,46.1%,42.4%;64.3%,59.3%,51.2%;49.5%,30.4%,20.0%),高、中、低剂量3组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39.0%,55.3%,53.2%)。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氯化镁高、中剂量组使血栓质量减少65.8%和55.7%,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基本一致(50.7%,49.1%)。结论:小剂量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随着剂量增大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说明氯化镁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长期(3个月)灌服用别嘌醇缓释微丸胶囊(ASRC)治疗大鼠高尿酸血症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缓释微丸胶囊低、高剂量组(给予别嘌醇缓释微丸胶囊27,54 mg.kg-1.d-1),别嘌醇低、高剂量组(给予别嘌醇32,64 mg.kg-1.d-1).除正常对照组10只,其余各组增加6只,采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连续灌胃3周,3周后改为隔日一次,共12周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定期检测大鼠体质量变化;12周末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酸(UA)水平、外周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测骨髓象;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取肾脏组织经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显著增高、红细胞(RBC)计数明显降低;血清IL-1β 水平明显增高;肾脏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ASRC低剂量时升高RBC计数、降低WBC、PLT计数作用显著( P<0.05),有效降低血清IL-1β水平(P<0.01);ASRC高剂量可有效抑制大鼠的体质量下降、降低血尿酸水平和血清IL-1β水平(P<0.01),肾间质仅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长期应用低剂量ASRC可有效抑制高尿酸血症大鼠外周血常规的异常改变,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肾脏改变轻微有关;高剂量ASRC则更好降低血尿酸水平.提示临床应用时注意药物剂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马术治疗(EAT)对脑性瘫痪(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SciVerse 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Pubmed、Pedro、万方医学、知网医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由2位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提取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GMFM-88)的标准分以及GMFM-88中的B(坐)、D(站)、E(走、跑、跳)维度分数等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其中5篇数据纳入Meta分析,共288例。Meta分析显示GMFM-66[SMD=0.52,95%CI(0.28~0.76),P<0.0001]、GMFM-88[SMD=0.56,95%CI(0.25~0.86),P=0.0003]和B维度[SMD=0.31,95%CI(0.02~0.61),P=0.04]、D维度[SMD=0.61,95%CI(0.28~0.95),P=0.0004]、E维度[SMD=0.55,95%CI(0.25~0.85),P=0.0004]。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EAT可以显著改善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结论:基于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EAT可以显著改善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可以作为CP儿童物理治疗的参考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程井军;任婕;胡祥学 《湖北中医杂志》2020,(4):39-41
<正>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