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poB/A1比值与临床SYNTAX评分(CSS)的相关性,探讨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CSS,以分值高低分为高分、中分、低分组。采用Pearson分析各血脂指标与CSS的相关性。结果 ApoB/A1比值在CSS的低、中、高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评分的增高,ApoB/A1比值增加。且ApoB/A1比值与CSS呈正相关性(r=0.269,P<0.001)。结论 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3(IL-33)和可溶性ST2(sST2)水平,进而探讨其与EH并发LV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EH患者220例为实验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其分为无左室肥厚组(NLVH,n=108)和左室肥厚组(LVH,n=112)。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33、sST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VH组及LVH组(各6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33的表达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其与LVMI关系,进而研究IL-33、sST2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与NLVH组相比,LVH组患者血清IL-33、sST2活性水平显著增高,且WB显示:LVH组的IL-33蛋白表达水平(1.07±0.08)高于NLVH组(0.63±0.05)(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IL-33、sST2与LVMI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IL-33、sST2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L-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房颤动发病以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且均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45例为实验组,此外选取同一时期至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心电图表现为窦性节律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中PI3K、Akt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磷酸化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1.21±0.42个月的随访,分析它们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发病以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表达意义。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血浆PI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且现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56例(A组),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AECG)、BNP测定,按结果分为SMI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体检时发现ST段改变50例(B组),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在运动前后分别测BNP,按结果分为SMI组和非SMI组。结果AECG检测:BNP值阳性对照组高于SMI组(P0.01),SMI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呈正相关(r=0.881,P0.01);平板运动试验:SMI组的BNP值在运动前、运动后及运动后增加值(△BNP)均高于非SMI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r=-0.861,P0.01)。结论BNP可作为SMI筛选生化指标且升高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4.11±0.84) g/L、UA (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 (3.03±0.34) g/L、UA (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逐渐发现能量代谢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人体内90%的ATP由线粒体产生,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30%,线粒体功能的稳定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大量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线粒体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对冠心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poB/A1比值与临床SYNTAX评分(CSS)的相关性,探讨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CSS,以分值高低分为高分、中分、低分组。采用Pearson分析各血脂指标与CSS的相关性。结果 ApoB/A1比值在CSS的低、中、高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评分的增高,ApoB/A1比值增加。且ApoB/A1比值与CSS呈正相关性(r=0.269,P<0.001)。结论 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钙蛋白酶-2(Calpain-2)表达水平及与心脏结构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房颤的病人150例为观察组,依据2020年ESC/EACTS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将其分为非阵发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选取同时段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1β、Calpain-2以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等指标,比较3组不同指标是否存在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β、Calpain-2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IL-1β、Calpain-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非阵发性房颤病人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病人(P<0.05)。在超声心动图指标中非阵发性房颤组LAD、LVDd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以及对照组(P<0.05),LVEF、FS均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