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3±9.2)岁,采用筋膜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8.7)岁,采用相应椎体小关节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月的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腰屈曲范围(range of lumbar flexion, LFR),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患者治疗后... 更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中机体免疫系统的效果。方法无放化疗、无手术和靶向治疗指针的患者,针刺治疗每周2次,6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检测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和NK细胞。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第一疗程针刺治疗结束后免疫系统均明显恢复,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针刺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无法手术、无法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针刺治疗能够明显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在晚期无特效治疗手段时,针刺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抑制肿瘤进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女性Wolffian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要点.方法 报告2例Wolffian附件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肿瘤均为单侧,位于阔韧带,年龄分别为68岁和45岁.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筛网状分布,弥漫实性区可见成片稍肥胖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及紧密排列的管状结构,管腔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后者似支持细胞样细胞;瘤细胞无明显异型,也无核分裂;管周有PSA(+)的基膜样物质.免疫组化:瘤细胞CKpan、vimentin、WT1和S-100(+),CK5/6、CK7、CD10、CD99、α-Inhibin、MC、calretinin、ER、PR、EMA和SMA均(-).结论 如果Wolffian附件瘤是一少见的妇科肿瘤,发生于Wolffian管沿线部位,易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腺瘤样瘤等肿瘤混淆,管样结构和筛网状结构是其特征性改变.该瘤是低度恶性肿瘤,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肋间神经脉冲射频射频治疗胸椎高节段带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第1、2、3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0.6±11.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第1、2、3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1.5±12.7)岁,在超声引导下行第1、2、3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变化,以及观察治疗后1a内症状复发率。 结果 67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组内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脉冲射频射频可治疗高节段胸神经区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卵巢性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和类似于未成熟的支持及颗粒细胞组成.国内仅有10余例报道,现将我们所见l例报告如下,旨在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