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应用广泛,但较少有研究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生产中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细胞原液、半成品稳定性研究及制剂复苏稳定性研究,为生产过程提供依据,为制剂复苏使用方法提供参考。采用3批次细胞制剂,取生产过程中细胞原液、半成品分别静置在低温(2~8℃)及室温(20~26℃)条件下储存,细胞原液储存时间间隔为0、2、4、6 h,半成品储存时间间隔为0、1、2、3 h,考察项目包括外观检查、活细胞浓度、细胞活率、细胞表面标记、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及无菌检查。此外,取细胞制剂复苏后分别进行稀释和培养稳定性探索,复苏稀释液分别为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人血白蛋白、0.9%氯化钠注射液+2%人血白蛋白,稀释倍数包括10倍及40倍,稀释后静置时间间隔为0、1、2、3、4 h。复苏培养液分别为DMEM培养基、DMEM+2%血小板裂解物、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人血白蛋白,培养时间为24 h。考察项目为活细胞浓度及细胞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原液在低温(2~8℃)及室温(20~26℃)条件下静置6 h内均维持稳定,细胞半成品在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并设计一种新颖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结构,获得相应CAR-T细胞并验证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果。方法:构建并制备5种包含人源化CD19 scFv和CD79b scFv、CD8 hinge&TM-4-1BB-CD3ζ和/或CD3ε链胞内区的双靶点CAR-T细胞,荧光素酶法和ELISA法检测CAR-T细胞对3M-CD19-CD79b-Luc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选取最优结构CAR-T细胞治疗Daudi-Luc细胞构建的白血病小鼠模型并评估其疗效,同时使用其他靶点代入优选结构,相同方法验证该结构的稳定性及有效性。结果:CAR-19-79b-T细胞培养7 d后,CAR-19表达率为21.6%-36.3%,CAR-79b表达率为21.7%-37.8%。CAR-19-79b-T细胞在10∶1效靶比时,对3M-CD19-CD79b-Luc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T细胞对照组,其中CARⅢ、CARⅣ号结构细胞杀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T细胞组(P<0.01);CARⅣ与CAR V结构IFN-γ和TNF-α...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细胞学方面探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使用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体外连续制备过程中其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蛋白的基础分泌水平,以及探究IFN-γ刺激hUC-MSCs后对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ELISA等方法检测在连续传代扩增hUC-MSCs中多种细胞因子(IL-6、IL-1β、TGF-β、HGF和PGE-2)和免疫调节蛋白(PD-L1和IDO1)的基础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其次,探究hUC-MSCs受到炎症因子IFN-γ刺激后因子分泌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hUC-MSCs在连续传代中其9种MSC相关表面标志物没有明显改变;P0代hUC-MSCs分泌高水平的HGF和TGF-β,但会随着传代增加而分泌水平显著下降;而IL-6和PGE-2则会随着传代增加而分泌上升;IL-1β总体基础表达水平不高;同时,WB和流式结果显示,免疫抑制相关的蛋白IDO1和PD-L1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不表达。而当hUC-MSCs受到炎症因子IFN-γ刺激后,细胞因子分泌普遍没有明显上调,其中HGF和PGE-2刺激后还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但是免疫抑制相关蛋白IDO1和PD-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分别靶向B细胞表面抗原CD19和CD22的CAR-T细胞,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果。方法:将含有人源化CD19 Sc Fv的二代CAR分子和带有CD3ε链作为共刺激结构域的CD22 Sc Fv CAR分子以P2A自剪切肽连接,序列连接于慢病毒载体p LTR-CMV-MCS中,以HEK-293T细胞包装相应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健康志愿者提供的T细胞制备CAR-19-22-T细胞,同时以相同二代结构分别构建单靶向CAR-T细胞作为参照。构建表达荧光素酶、CD19和/或CD22的前列腺癌3M细胞(靶细胞)。将各种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培养,采用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通过尾静脉注射Raji-Luc细胞构建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分别注射各组CAR-T细胞进行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培养7 d的CAR-19-22-T细胞的CAR-19表达率为13.7%,CAR-22表达率为14.3%。CAR-19-22-T细胞在10∶1效靶比时,对3M-CD19-Luc、3M-CD22-Luc和3M-CD1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