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3±9.2)岁,采用筋膜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8.7)岁,采用相应椎体小关节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月的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腰屈曲范围(range of lumbar flexion, LFR),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患者治疗后... 更多 相似文献
2.
以横琴医院项目为例,围绕综合医院和配套宿舍两大功能,分别介绍了装配式设计理念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为我国医院项目的装配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分别属于CXCR类趋化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近年来研究表明,SDF-1/CXCR4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机制密切相关,CXCR4受体拮抗剂能阻止SDF-1与CXCR4结合,进而阻断该信号通路,防止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软骨的退变。本文就CXCR4受体拮抗剂防治OA软骨退变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OA的防治找到新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改善中老女性跌倒风险的效果.方法 对20名无太极柔力球锻炼经验身体健康的55~65岁中老年女性,按太极柔力球运动处方锻炼1 a前后的7项身体成分指标和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项身体成分指标:体重、体脂肪、BMI、体脂百分数、躯干及下肢肌肉量均在运动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改善中老女性跌倒风险的效果。方法对20名无太极柔力球锻炼经验身体健康的55~65岁中老年女性,按太极柔力球运动处方锻炼1 a前后的7项身体成分指标和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项身体成分指标:体重、体脂肪、 BMI、体脂百分数、躯干及下肢肌肉量均在运动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P <0.01)。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反应时、30 s坐起、闭眼单脚站立、动态平衡能力、8点星状伸展平衡(SEBT)和下肢肌力在锻炼前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 <0.01)。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改善中老年女性风险具有实效性,也为指导中老年女性锻炼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辅助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膝术后膝关节运动学恢复情况。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共80例ACL断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采用内减张技术辅助ACL解剖单束重建(实验组),40例采用常规术式(对照组)。采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后3、6、12月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6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同时与40例正常成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SNK分析。 结果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最大步长、最小步长、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月内外旋角(F=51.141、13.204)和前后位移(F=51.246、12.207)活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两组间屈伸角、内外翻角、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 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内减张技术重建ACL可早期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恢复疗效,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客观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早期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机制。结果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2±0.3)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3±0.5)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优良率对照组为17.50%和82.50%,观察组为7.50%和93.75%,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2.50%,P<0.05)。结论采用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效果非常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获得了较高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肋间神经脉冲射频射频治疗胸椎高节段带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第1、2、3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0.6±11.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第1、2、3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1.5±12.7)岁,在超声引导下行第1、2、3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变化,以及观察治疗后1a内症状复发率。 结果 67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组内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VAS疼痛评分、Pain DETEC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脉冲射频射频可治疗高节段胸神经区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