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糖尿病(DM)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在我国,若将糖耐量异常(IGT)统计在内,则现有DM患者约6 000万,居世界第二[1]。我国DM患者90%以上属2型DM(T2DM),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口服降糖药(OHA)治疗[2]。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OHA的品种日益增多,现将其综述如下。一、促胰岛素(INS)分泌剂一般将主要通过刺激INS合成或分泌的OHA称促INS分泌剂。促INS分泌剂又可分为磺脲类(SU)和格列奈类。1、SU类:SU类是一类具中等降糖作用的药物,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SU受体结合,抑制ATP敏感的K离子(KATP)通道,导致细胞… 相似文献
2.
大型混合性牙瘤常造成颌骨发育异常及阻碍恒牙正常萌出,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2例大型混合性牙瘤的诊断进行了总结。提示在临床专科检查时,病变区域恒牙缺失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另外选择最佳的拍摄片位。了解该病的X线特点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22例,男性72例,女性50例;本组病例中共101例年龄在10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82.79%;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不良反应以一般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类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细辛脑注射剂的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在儿童中更易发生,其表现有速发型和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二甲双胍治疗对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23例服用二甲双胍治疗二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患者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对照组11例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观察组12例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42和P=0.045),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9和P=0.024)。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女性,30岁。因"中上腹疼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天"于2011年3月22日入院。既往有急性胰腺炎(胆源性)保守治疗后好转,后行胆囊切除术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10/70mmHg(1mmHg=0.133kPa),T36.8℃心率64次/分。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用于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结直肠癌的标准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在结直肠癌病灶化疗取得最大缩小率后,分为A组(n=34,同意接受单药尼妥珠单抗维持治疗)及B组(n=32,未接受维持治疗则停药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61.00%,B组为52.30%,A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Log-rank P=0.032)。A组5年总生存率为71.20%,B组为55.50%,A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Log-rank P=0.049)。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用于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且未见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云南地区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ADR的住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00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患者中发生ADR120例,发生率为6.0%;男性、女性各占66.7%、33.3%;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恶心和呕吐),其次为皮肤过敏反应,还有部分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和失眠);118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有2例好转;严重ADR4例,给予积极治疗后均痊愈。ADR的发生与老龄、用药不合理、合并用药和既往有左氧氟沙星过敏史有关(P<0.05)。结论:不合理用药是导致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