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脾破裂保守治疗2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破裂在临床上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结果20例脾破裂患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以“体检发现胆囊结石2 a”为主诉入院。无腹痛,无反酸、嗳气,无发热、黄疸。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缘下未触及,Murphysing(-)。2 a前B超提示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入院后给予相关检查,B超提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于2006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形态、色泽正常,在正常胆囊区未见胆囊,胆总管未见扩张,反复查找未见胆囊,疑为肝内胆囊,遂术中B超探查,仍未见胆囊,之后用细针穿刺胆总管,用38%泛影葡胺40 m l造影,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及分支显…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脐部反复化脓,疼痛数年,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但间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查体:脐部见脓性分泌物,脐周压痛,压痛下腹部时牵拉脐部疼痛,用2ml甲基蓝注射液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由导尿管注入膀胱,5min后见脐部有蓝色脓液。证明脐部与膀胱相通,行“脐尿管切除术”。手术取脐下正中线切口,沿脐部开口周围皮肤切除瘘口,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收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无放射痛、发热及黄疸,白行服消炎药治疗后疼痛时有好转,为明确诊断而到我院就诊。10a前,患者因患结肠腺瘤行结肠腺瘤切除术。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下腹部见手术疤痕,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取病灶病理检查示结肠息肉。CT检查见肝脏左叶低密度影,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PGC)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症状相似,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且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临床上的普及,术后诊断胆囊癌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因此,如何提高PGC的早期诊断水平,为其早期治疗创造条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现代医学在基因学水平上研究PGC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GC基因诊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10.
<正>肠气囊肿病(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是肠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形成囊状气体单发或多发聚集为特征的罕见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笔者报告1例术前误诊结肠炎性息肉的PCI患者,复习文献讨论PCI的流行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5岁,因“间断腹痛3天,加重伴呕吐、腹泻1天”于2023年3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肝胆外科。既往高血压30年,服用厄贝沙坦有效,糖尿病10年,服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