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尊严死教育在ICU临终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比较尊严死教育实施前后患者临终前治疗的选择,心肺复苏实施次数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比较临终关怀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死亡质量、临终前治疗的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尊严死教育后,临终前选择积极治疗患者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1),选择临终关怀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1),临终患者平均心肺复苏次数减少(P<0.01),患者家属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17);和临终前积极治疗患者相比,选择临终治疗的患者临终前治疗时间缩短(P<0.01),治疗费用降低(P<0.01),死亡质量较高(P=0.01).结论 在ICU临终患者的家属中开展尊严死教育能够让更多临终患者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治疗,实现患者尊严死,减少无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科 1999年 5~ 7月使用谷参肠安胶囊佐治小儿急性菌痢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住院患儿 ,男 42例 ,女 3 6例 ,年龄 3个月~ 12岁 ,平均 2 .8岁。均于夏季发病 ,有明显的流行病史。 3 2例有集体进餐发病史 ,46例有不洁饮食史。病程 <2周 ,80 %患儿 <72h。 48例来自农村 ,3 0例生活于城镇。患儿均以腹泻、发热为主要表现 ,大便次数 10~ 3 0次 d ,其中脓血便 42例( 5 3 .8% ) ,粘液血便 3 6例 ( 4 6.2 % ) ;体温 3 7.5℃~ 3 8.5℃ 2 4例 ,3 8.6℃~ 3 9.5℃ 2 8例 ,>3 9.5℃ 2 6例。伴呕吐 3 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并与同期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无意识障碍患者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通气2~4小时后,pH由(7.16±0.08)升至(7.28±0.05),PCO_2由(111±20)降至(91±21),而且多数病人意识转清,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和86%(12/14),A组略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2/16)。结论:意识障碍不应是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禁忌症,加强意识障碍患者清醒前呼吸道分泌物吸引及胃胀气的引流,合理选用机械同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玉溪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通过此菌谱及耐药情况的调查对我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以便更好地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干疗科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细菌分离培养证实。部份细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抗菌药物治疗是社区获得性肺病炎的基本治疗.结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内科常见疾病,防止细菌耐药问题是今后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向,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A)对于重症肺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1—2019-12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患者共110例。按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48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与存活组相比,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尿素氮、B/A显著高于存活组,氧合指数、白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是重症肺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2,诊断最佳截点值为10.44,诊断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7.7%。结论:B/A比值是重症肺炎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患儿进行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及诊治方法的观察。结果:48例患儿发病均在6个月以前,均为母乳喂养,临床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而颅内出血占72%。结论:本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应早期诊断,对出生3个月以内母乳喂养小儿常规使用维生素K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