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5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4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6篇
临床医学   647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336篇
外科学   1979篇
综合类   1171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7篇
  28篇
中国医学   552篇
肿瘤学   72篇
  2025年   2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胸腔镜下肺叶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G组),术毕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U组),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E组),手术结束关胸前外科医师直视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记录完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记录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节段;记录术后48 h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Ricker躁动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U组比较,E组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而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更多  相似文献   
2.
例1 女性,45岁。因胸椎T1-2水平椎管内许旺细胞瘤手术后6年,胸部不适伴左上肢肌力减弱5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我院治疗。2001年7月因右下肢痛温觉消失于我院行左侧胸椎T1-2之水平椎管内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许旺细胞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年起采用联合部分椎体或半椎体切除的方法治疗侵犯胸椎的胸部肿瘤,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勤  王咏梅 《现代护理》2006,12(28):2709-2710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3例胸椎人工椎体置换术患者围手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胸腔积液2例,重新行闭式引流后消失。术后23例患者获得6~7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4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因全身转移死亡,但死亡时均未出现截瘫情况。X线及CT复查椎体无脱出,移位,植骨融合良好,肿瘤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21.7%。结论妥善全面的围手期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1 病例 患者,男,36岁。因咳嗽、声嘶,吞咽不畅伴有低热3月余,曾在当地诊所诊治(具体治疗措施不详),病情时轻时重。近3天出现腰背部疼痛,渐进性加重并双下肢浮肿无力、麻木而来院就诊。患者病期睡眠差,食欲下降,夜间盗汗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7.
患,男性.58岁:患于1997-07-02入院。意识清醒.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二便失禁第3d。CT显示:T2水平右侧椎体、椎弓根占位病变。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查体:T36.4℃,P86次/min,R16次/min,BP17/10KPa。专科检查:T2棘上压痛( ),左侧乳头上2横指以上感觉减退,右侧乳头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感觉运动正常,入院后第2d行脊髓探查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林如高理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6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门诊常见病之一,但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症"等,病人因疼痛坐卧不安,服用一般止痛药物不能缓解,作者应用林氏手法,方法简单,有效无副作用.本文收集1999年5月~2002年底共655例病历作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男性,46岁,因在走路时突然回头,顿觉后背上部疼痛.经触诊病人T4小关节紊乱,于是采用手法治疗.嘱病人俯卧术者用掌揉法轻揉腰背,由上向下3遍后让病人下床,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弯腰向前垂头,放松,待头垂至极点,用左手拇指推住胸L4棘突,右手扳住病人左肩,髋关节紧抵在病人颈肩部,双手相对用力轻轻晃动,只听一小声“咯噔”,病人立即感到背部轻松,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