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79篇 |
免费 | 3387篇 |
国内免费 | 11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3篇 |
儿科学 | 794篇 |
妇产科学 | 361篇 |
基础医学 | 2045篇 |
口腔科学 | 539篇 |
临床医学 | 5116篇 |
内科学 | 3345篇 |
皮肤病学 | 353篇 |
神经病学 | 850篇 |
特种医学 | 10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2341篇 |
综合类 | 13391篇 |
预防医学 | 8585篇 |
眼科学 | 303篇 |
药学 | 8010篇 |
207篇 | |
中国医学 | 3672篇 |
肿瘤学 | 13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8篇 |
2024年 | 805篇 |
2023年 | 1421篇 |
2022年 | 1788篇 |
2021年 | 2550篇 |
2020年 | 2446篇 |
2019年 | 1603篇 |
2018年 | 850篇 |
2017年 | 1225篇 |
2016年 | 1225篇 |
2015年 | 1223篇 |
2014年 | 2018篇 |
2013年 | 2121篇 |
2012年 | 2711篇 |
2011年 | 2680篇 |
2010年 | 2404篇 |
2009年 | 2154篇 |
2008年 | 2602篇 |
2007年 | 2076篇 |
2006年 | 2040篇 |
2005年 | 2252篇 |
2004年 | 1967篇 |
2003年 | 2059篇 |
2002年 | 1512篇 |
2001年 | 1471篇 |
2000年 | 1135篇 |
1999年 | 926篇 |
1998年 | 834篇 |
1997年 | 779篇 |
1996年 | 708篇 |
1995年 | 582篇 |
1994年 | 555篇 |
1993年 | 355篇 |
1992年 | 345篇 |
1991年 | 328篇 |
1990年 | 236篇 |
1989年 | 228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8岁,因咳嗽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皮疹,初始于颈部,为散在小丘疹,伴骚痒,到当地镇医院服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后无好转,皮疹继续增大,扩散至全身,皮疹呈多形性,丘疹、斑丘疹、疱疹并融合成片,全身大片皮肤剥脱,破溃渗液,伴有鳞状脱屑及少许淡黄色渗液.尤以皱褶处为明显,双下肢为重,伴高热,无四肢抽搐及呕血黑便、少尿等不适.查体:体温39.8℃,脉搏139次/分,呼吸23次/分. 相似文献
2.
覃绍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将5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于硬膜外分别注入0.75%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3ml(A组)和0.75%布比卡因2ml、地塞米松5mg和维生素B650mg、维生素B120.5mg(B组),拔除硬膜外导管,送回病房.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切口痛觉恢复时间为11.21±2.68h,较A组4.6±1.51h显著延长,P<0.01.结论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单纯布比卡因相比具有镇痛时间延长的特点,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西兰花——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营养成份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西兰花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食用方法:西兰花口味超群,脆嫩爽口.风味鲜美、清香,遇热不变色,热炒、凉拌、做汤均可,是蔬菜中的精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观察了二丁酰基环磷酸腺苷(dbcAMP)和维生素C诱导金仓鼠恶性转化细胞(BHLB4)表型逆转作用.旨在证明2者效能有协同作用.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E):细胞接种后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细胞接种24h后分别换成含有终浓度为0.3mM维生素C(V组)、1mM dbcAMP(d组)及1mMdbcAMP 0.3mM维生素C(dV组)培养液。各组经相应处理.连续培养7d. 相似文献
7.
9.
王华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3):19-2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对该病缺乏特效疗法。笔者将1998年~2001年的62例中浆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组以观察两者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2例6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33眼男28例,女3例;年龄32~45岁:发病最短1d,最长2个月。对照组3例32眼,男29例,女2例;年龄30~45岁;发病最短1d,最长2个月。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内服加味六味地黄汤:生地12g,山药10g,山萸肉12g,丹参9g,茯苓l0g,泽泻10g,车前子10g,女贞子10g,枸杞10g,赤芍10g,甘草6g…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