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肝脾肾三脏,其中后天之本脾脏在该病的进程中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只有单纯经典理论支撑,而从脾脏出发得到的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中医学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脾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中医理论3个方面,对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布鲁氏菌病的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膝关节反复肿痛,容易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相混淆,尤其在低风险地区,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低风险地区膝关节感染布鲁氏杆菌的病例,并对该病的发生、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等进行论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探讨膝骨关节炎(KOA)足阳明经筋病变与X线股胫关节内外侧间隙及比值、股胫关节半脱位程度和Insll-Salvati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KOA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足阳明经筋循经部位病变分为足阳明经筋组与非足阳明经筋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拍摄,测量 2组 X线影像学指标,再对 2组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比较2组X线影像学测量指标及相关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分析2组经筋病变在X线相关测量指标上发生的改变及影响。【结果】(1)非足阳明经筋组在X线正位片上股胫关节内侧间隙、内外侧间隙比值低于足阳明经筋组,股胫关节半脱位程度高于足阳明经筋组(P < 0.05或P < 0.01);(2)足阳明经筋组在X线侧位片上的髌韧带长度∶髌骨长度(LT∶LP)值明显大于非足阳明经筋组(P < 0.01);(3)非足阳明经筋组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WOMAC关节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足阳明经筋组(P < 0.05),而2组患者的WOMAC关节僵硬、生理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KOA足阳明经筋病变可能与X线侧位片上的髌骨相对高位密切相关;非足阳明经筋病变可能与X线正位片上的股胫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内外侧间隙比值增大及半脱位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骨科术后感染在古籍中未有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痈疽”。针对骨科术后感染,中医治疗多数从清热解毒立论,药多寒凉。中医外科繁荣于明清时期,期间出现众多著名外科医家及相关著作,而该时期外科的用药特点是以少用寒凉、善用温补的思想指导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鲜明特点。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外科医籍,发现现今各部位骨科术后的感染性疾病大致对应明清时期的“鹤膝风”“股阳疽”“胫疽”等筋骨痈疽。明清诸多医籍记载对此类病的治法可归纳为“温散”“温通”“托补”三法。各医籍中亦记载诸多运用该法治愈骨科感染性疾病的验案。现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外科典籍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对现今骨科术后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报告一例左肩关节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病人经保守治疗效果一般,选择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并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在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影像学上的特点,结合当前治疗方法,以提高对疾病诊治的认识。病人经术后3个月常规康复理疗,肩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改善,功能恢复可。  相似文献   
6.
肩袖痛风较为罕见,与其他部位痛风所表现的典型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不符,容易在临床上造成误诊、漏诊,进而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案,给病人带来巨大的伤害。本文报告了1例肩袖痛风病案,回顾相关文献,详细罗列并探讨了该病潜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特有表现及鉴别,并证明通过关节镜进行探查清理修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临床对肩袖痛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