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0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40篇 |
内科学 | 5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246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8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8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31)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产妇,其中22例新生儿出现术中不同程度窒息,对22例新生儿的临床窒息抢救配合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2例新生儿,经手术室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复苏后无一例死亡,22例新生儿出手术室的Apagar评分均在8分及以上,整体情况良好。结论剖宫产术中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做好抢救配合工作,并给予新生儿有效的护理工作,对挽救新生儿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8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其基础疾病是,产后失血性休克13例;子痫前期9例,其中合并胎盘早剥4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单纯胎盘早剥2例;羊水栓塞1例;其他3例.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阴道流血(23例),伴不凝血现象,量600~4000ml不等.实验室检查的阳性检测率是PLT计数下降最高(100%),但首次实验室检查阳性检测率高的是D二聚体(89.3%),治疗时用肝素25例,其中合用抗纤溶药物14例.9例死亡患者中8例有肾功能衰竭.结论:产科DIC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是失血性休克和先兆子痫.早期实验室检测D二聚体阳性有价值,而PLt需动态监测.临床诊断中阴道出血应重视;及早、合理地使用肝素、去出病因、切除子宫,有利于产科DIC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跨理论模型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跨理论模型理论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跨理论模型确定个体多种行为现状所处阶段,然后根据不同阶段再确立适合的教育目标,并采取针对性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一对一教育方式;通过自设评估表评价两组病人的改进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在运动时间、血糖监测频率、体重指数(BMI)等方面的改进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跨理论模型理论使健康教育目标性强,有助于提高病人自信,提高病人依从性,利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根治术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17例子宫恶性肿瘤根治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丁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MDS细胞株SKM-1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丁酸钠(NaB)抑制MDS细胞株SKM-1细胞生长、诱导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并研究其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协同作用。用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四氮唑盐还原试验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分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察D型细胞周期蛋白、CDK和P21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NaB和(或)ATRA均可抑制SKM-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ATRA下调CDK6、CDK4、cyclin D3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NaB下调CDK2、cyclin D2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两药联用下调CDK6、CDK4、CDK2、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 mRNA的水平;ATRA和(或)NaB均上调P21 mRNA的水平。结论:NaB诱导SKM-1的分化可能是通过上调P21 mRNA的水平和抑制cycLin D-CDK复合体的形成完成的,NaB与ATRA对SKM-1细胞株的分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