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8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8篇 |
口腔科学 | 33篇 |
临床医学 | 162篇 |
内科学 | 101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4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232篇 |
综合类 | 371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药学 | 202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17篇 |
肿瘤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药千屈菜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千屈菜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 .的全草。其性凉味苦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痢疾、血崩、便血及外伤出血[1 ] 。千屈菜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千屈菜苷、鞣质等 ,其中鞣质为抗出血的有效成分类型。为了确定千屈菜中鞣质的高含量时期 ,以便确定其最佳采收期 ,我们对其各个生长期的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 取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圃 ,分别按地上和地下部分及不同生长期采收 ,自然干燥。用前研成细粉。1 .2 含量测定方法 按文献 [2 ]方法 ,取样品 5 g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出现LUTS分为LUTS组12例,未发生LUTS为正常组98例。调查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P术后LUT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TUPKP术后平均IPSS评分为(5.68±0.15)分,发生LUTS 12例,发生率为10.91%。LUTS组患者是否锻炼身体比例、憋尿习惯比例、病程、TC、LDL、术前IPSS评分、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残余尿量、术前最大尿流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憋尿习惯、病程、TC、术前IPSS评分、术前前列腺体积为影响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P术后LUTS发生的危险因素,锻炼身体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P术后LUTS发生较为常见,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 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 d,1、2、4、6、8、w)、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巢蛋白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细胞类型.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双后肢(HL)评分低至0~1min,随后逐渐上升,1~2周内恢复的幅度较大,以后恢复较缓慢,较正常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损伤区有核固缩、胞浆溶解、尼氏体模糊且染色较深的神经元.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损伤范围逐渐扩大,约1周后损伤范同不再扩大.正常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髓伤24h后可诱导损伤及邻近区域巢蛋白和GFAP高度表达,中央管周围室管膜区几乎均为巢蛋白/GFAP-细胞群.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几乎全是巢蛋白/GFAP 细胞群,3~7d逐渐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在损伤后2周左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在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有少量巢蛋白/GFAP-细胞,在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偶可见染色强度较弱的巢蛋白/GFAP 共存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巢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王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91-91
近几年来,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呼吸机麻痹(RMP)的病例屡见不鲜。如何有效防治RMP,提高治愈率,为临床医师所普遍关注而又感到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AOPP本身的因素外,我们还认为在救治中存在着其他某些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意外处理及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术中突发意识不清及术后再发疼痛的解决方法。[方法]自2003年11月~2007年8月应用PVP治疗95例156个椎体,男31例,女64例,33例无外伤史。24h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有疼痛明显缓解,局部麻醉术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3例,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约30min~1h后神志转为清醒。1例术后并发脑血管意外。5例患者7~30d左右再发相邻部位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经行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行第3次手术。[结论]对于并发症多,心情紧张的患者宜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麻的方式,对于有肺部或腹部疾病者宜选择侧卧位。对有潜在骨折可能的椎体,可预防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苯甲醇是引起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于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目前尚有争议。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我们对该病发生率较高的地区进行了回访调查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陕西省某村现有总人口 2 712人 ,其中 3~ 15岁者 6 5 1人 ;1994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 ,共查出臀肌挛缩症患者 98例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44例 ,年龄 3~ 15岁。我们对本组 98例患者进行病史回顾性调查 ,并随机选取98名同村 3~ 15岁健康少儿作为配对对照组 ,对两组做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配对卡方 ( 2 )检验。调查中经该村仅有的 2名乡村医生证实 ,多年来该村常用臀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
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
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 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
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
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 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
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 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
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
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临床比较严重并且有潜在危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我科于2003年至2005年间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UAP1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