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06篇 |
综合类 | 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骨骺生长滑动钢板,在有效固定骨折的同时,又能减轻对骨骼纵向生长的抑制,减少肢体畸形的发生,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评估。方法根据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青少年儿童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滑动钢板。动物实验选24只健康幼年山羊,8只山羊为正常对照组,余16只为钢板内固定组,其中右后肢采用普通钢板固定,左后肢采用滑动钢板固定。术后1 d,1、2、3、6个月5个时相点对所有山羊双侧股骨进行X线摄片检查,并通过fPAX系统测量左右股骨的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山羊双侧股骨在5个时相点长度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1 d、1个月双侧股骨长度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3、6个月双侧股骨长度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滑动钢板侧股骨长度明显长于普通钢板侧,股骨长度术后1、2、3、6个月分别与术后1 d增长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右侧股骨长度存有显著性差异,滑动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左侧股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实验证实滑动钢板在动物体内随骨骺的生长过程中可自动延长,符合发育期青少年儿童骨骺生长的生理特点,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髌骨骨样骨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11岁。于入院前半年因轻微碰伤致左膝疼痛,夜间较重,伴膝部肿胀,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曾于外院多次就诊,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但服用解热镇痛药后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复发。入院检查:左髌前轻度肿胀,髌上囊较饱满,未见皮肤红肿,皮温不高,髌骨中部局限性压痛,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左膝部正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左髌骨中部见一直径约1.0cm类圆形骨低密度区,边缘密度较高。进一步行CT检查示左髌骨中部骨质溶解区,直径约1cm,边缘骨密度较高,中心见一不透光影(图1)。入院诊断为左髌骨骨样骨瘤,完善术前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测试自制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的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特征设计出后内侧解剖钢板,新鲜胫骨各6具造成相同的胫骨远端骨折,分别行后内侧解剖钢板和外侧钢板内固定后,通过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力学性能试验来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结果后内侧解剖钢板在三点弯曲、轴向压缩、扭转力学试验与外侧钢板之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能够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提供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来弥补外侧解剖钢板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7.
骨肿瘤冷冻外科治疗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外科技术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和论证,在骨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已取得共识。近年来,随着与冷冻外科技术相关的物理学、工程学、生理病理学的发展,及新一代冷冻设备、影像学设备的涌现促进了冷冻治疗效果的较大提高。阐述不同温度条件下冷冻治疗的立即损伤和延迟损伤机制,并对冷冻控制仪、冷媒及冷冻探针,温度监控设备,冷冻过程监控设备等冷冻设备研制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而后探讨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辅助下和切开直视下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探讨椎间盘镜辅助下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8月~2008年8月本院共收治股骨远段骨折患者52例,其中32例采用椎间盘镜辅助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直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评价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10~26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功能评价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椎间盘镜组优良率93.8%,切开组优良率65.0%;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镜辅助与直视切开下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5例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前路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该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35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4.5年,术后5~8个月骨折及C2、3椎间均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从ASIA分级D级恢复到E级,5例术后颈椎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常累及前纵韧带和C2、3椎间盘损伤,导致C2、3向后成角,属不稳定Hangman骨折,颈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早期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观察尼莫地平对早期KO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21只早期KOA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观察组15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 ml/kg灌胃,观察组用尼莫地平悬混液4 mg/kg灌胃。于KOA模型大鼠灌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软骨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PGE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理切片改良Manki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可下调KOA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PGE2的浓度,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对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能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