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54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3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于痹症范畴,包括"痛痹"、"膝痹"和"骨痹"等,主要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病变,造成长期慢性疼痛,最终可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残疾不得不行关节置换,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KO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项针对KOA的非手术指南中指出,其发病可能与生物力学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MPP)激活活化,炎症因子分泌,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病变等相关,提 相似文献
2.
3.
4.
误诊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腿痛约占骨科门诊患者的1/3,虽大多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但临床很多疾病可表现为腰部、腰骶部、臀部和腿部疼痛,甚至酷似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造成误诊和(或)误治[1].我院自2000~2003年3月共收治腰、腿痛病人约2010例,其中误诊和(或)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究肠道菌群与KOA的潜在联系。方法:将SPF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KOA组,通过膝关节局部注射碘乙酸钠制造大鼠KOA模型。通过16SrDNA检测大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蛋白印记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黏膜通透性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血液上清中LBP,IL-1β,TNF-α及IL-10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从KOA组中筛选出明显变化的肠道菌群,以Akkermansia和疣微菌门变化最为显著,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升高,血液中促炎因子LBP,IL-1β及TNF-α蛋白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蛋白含量降低。结论:KOA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发生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增强,结肠炎症反应或许在提高全身炎症反应水平、促进与肠道菌群相关的KOA的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伟;王东信;李民;李茜;严敏;肖玮;欧阳文;李金宝;王天龙;孙立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03):225-227
中国老年麻醉的快速发展已经走过10年的奋斗历程,取得长足进步 [1],但面对我国快速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中国老年麻醉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以应对2022—2032年中国深度老龄化对麻醉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周晓光;马雪梅;常晓盼;杨勇;梅伟 《中华创伤杂志》2023,39(06):514-522
目的 比较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1~95岁[(74.3±9.5)岁]。20例采用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PVP(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PVP(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1±2.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0.3±4.5)min,对照组为(38.6±3.5)min( 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6.5±1.3)ml,大于对照组的(5.4±1.0)ml( P<0.01)。观察组骨水泥分布等级(1级0例,2级3例,3级17例)优于对照组(1级1例,2级15例,3级4例)( P<0.01)。术前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1.6±0.7)分、(2.5±0.8)分,ODI分别为16.1±3.3、21.3±4.1,Cobb角分别为(18.4±2.9)°、(21.4±2.0)°,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3.7±1.8)mm、(20.1±1.7)mm;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1.3±0.5)分、(2.3±0.9)分,ODI分别为15.0±3.8、20.8±3.9,Cobb角分别为(19.3±2.9)°、(22.4±1.7)°,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3.4±1.8)mm、(19.8±1.6)mm。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优于对照组( P均<0.01)。术后1 d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均<0.01);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均<0.01),但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传统PVP比较,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PVP治疗Kümmell病,骨水泥注入量更充足、分布更均匀,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8.
康永生;梅伟;王庆德;郭润栋;刘沛霖;姜文涛;王仲伟;张振辉;苏锴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02):107-113
目的 探讨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8岁[(48.5±3.7)岁]。损伤节段:C 4/5 11例,C 5/6 19例,C 6/7 15例。单侧16例,双侧29例。伤后24 h内,全身麻醉下行Ⅰ期前路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方式:自体髂骨块28例,颈椎椎间融合器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突复位时间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局部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在CT冠矢状位图像上进行Lenke分级,了解椎间植骨融合率。MRI检查了解椎管内脊髓减压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6.1±3.6)个月]。手术时间为40~75 min[(55.1±8.2)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45.2±5.3)ml],复位时间1.5~3.0 min[(2.1±0.5)min],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大血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4.9±0.8)mm]较术前[(3.3±0.6)mm]提高( 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6.5±2.1)°]较术前[(-4.6±3.6)°]增加( P<0.01)。按Lenke分级,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程度A级41例,B级4例,融合良好。除6例术前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JOA评分[(15.0±3.2)分]较术前[(7.4±2.3)分]提高( P<0.05),术后改善率为(73.3±17.6)%。 结论 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可早期手术减压,能够使对顶/脱位的小关节突复位,有效改善颈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9.
孙海静;欧阳烽;梅伟;曹安来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09):1429-1432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有多种针对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预测评分系统,但多数评分系统并不适用于预测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就Nottingham评分(NHFS评分)如何建立、计算方法、应用扩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评价进行综述,阐述NHFS评分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病人,女,21岁,体重58kg。因突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并晕厥2周,再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3天入院。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左顶叶肿瘤性病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能性大。拟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和颅脑超声定位下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由于肿瘤邻近皮质运动区,术中唤醒后只需要患者配合运动手脚,决定行睡眠-清醒-睡眠技术(asleep-awake-asleep,AAA),喉罩保护气道。我们将超声实时引导技术用于清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