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5.12岁;身体质量指数18~30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42 kg/m2;骨折原因,车祸伤45例,摔伤55例,暴力伤20例;骨折位置T1114例,T1239例,L159例,L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58),观察组患者采取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固定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99.78±22.56) mL vs (236.18±22.17) mL,(10.83±1.93) d vs (12.73±1.23) d,(101.52±2.82) mm vs (12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型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WT1-AS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Ⅰ型OP患者108例(OP组),同期绝经后骨量减少者114例(骨量减少组)以及同期年龄相符的绝经后非OP女性12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WT1-A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骨钙素(OCN)、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采用Pearson法分析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与BMD及骨代谢指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OP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WT1-AS对OP的诊断价值。沉默大鼠前成骨细胞的lncRNA WT1-AS表达,观察lncRNA WT1-AS对前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的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OCN水平降低,β-CTX、PINP水平和lncRNA WT1-AS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水平与BMD(L1~4和股骨颈)、OCN水平呈负相关(r=-0.542、-0.557、-0.608),与β-CTX、PINP水平呈正相关(r=0.576、0.595)。血清lncRNA WT1-AS水平是影响OP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lncRNA WT1-AS水平诊断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特异度为92.11%,灵敏度为62.96%。沉默大鼠前成骨细胞的lncRNA WT1-AS表达,可促进矿化结节生成。 结论 Ⅰ型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异常高表达与BMD、骨代谢有关,且影响Ⅰ型OP的发生,对O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核在20世纪上半世纪是较贫穷人群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医疗卫生状况的好转,其发病率曾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增长,结核病又死灰复燃,其感染者在全球逐年回升,全球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在结核病人中,骨关节结核约占3%~5%,所有骨关节结核病例中脊柱结核约占50%~75%,而脊柱结核病变多发生在腰椎,随后依次为胸椎、颈椎和骶椎[1]。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又是造成截瘫及椎体畸形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为了掌握恩施地区脊柱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恩施州各县市二级及以上医院2009~2013年接诊的脊柱结核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岱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3):28-3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为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0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治疗方法患者53例为实验组,单纯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47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椎管狭窄、椎体前缘压缩、Cobb's角、疼痛指数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且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陈汤对肥胖小鼠肝组织AMPK/ACC/SREBP1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奥利司他(Orlistat)组和二陈汤(ECD)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各组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Orlistat组和ECD组小鼠分别给予奥利司他胶囊和二陈汤,Control组和Model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计算小鼠体重、肝脏湿重和肝体比值;检测小鼠血清ALT、AST、TC、TG、LDL-C、HDL-C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用于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肝组织脂滴的变化;ELISA检测肝组织中IL-1β、IL-6、IL-8、TNF-α水平;Western bolt检测肝组织中AMPK、ACC、SREBP1及其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odel组比较,Orlistat组和ECD组小鼠体重、肝脏湿重及肝体比值都有所降低(P<0.01,P<0.05),且肝组织病理结构和脂滴沉积得到明显改善。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血清ALT、AST、TC、T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经皮促渗术联合骨伤膏对创伤性骨折愈合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水平及钙、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超声经皮促渗术联合骨伤膏组(简称联合组)和单纯骨伤膏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40只,均建立右侧桡骨骨折模型,以治疗第2、4、6、8周4个时间点将每组动物随机等分成4个小组,每组10只,联合组所有动物右侧骨折部位给予超声经皮促渗术联合骨伤膏治疗,对照组右侧骨折部位单纯给予骨伤膏治疗。2组在治疗第2、4、6、8周4个时间点,各取相应时间点的10只动物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水平及钙、磷含量测定,X线影像学检查,组织切片和形态学检测。结果联合组实验兔治疗第2、4、6、8周血清AKP活性水平及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第6、8周,联合组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更明显(P0.01)。2组实验兔治疗第2、4、6、8周X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组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第4、8周骨折断端的矿化骨痂均宽(AWMC)及矿化骨痂面积(M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经皮促渗术联合骨伤膏通过对骨折愈合的整个过程施加影响从而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术后两种不同的切口引流管放置及引流方式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后路开放性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A组用引流管自切口引出的方式放置,并采用常压引流;B组用引流管自切口周边打孔的方式放置,并采用常压引流;C组用引流管自切口引出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与前路手术组各30例,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40.25±22.8)、(65.6±1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8.39±24.7)、(178.88±15.8)mL;住院时间分别为(15.27±2.2)、(12.4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8/30)、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优良率83.3%、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相对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Delta样配体(DLL)4/Notch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8.6 mg·kg-1)、补肾活血方组(644.47 mg·kg-1)和补肾活血方+Jagged1/Fc组(644.47 mg·kg-1+13μg·kg-1),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均采用肌注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的方法建立SIONFH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微型计算机断层(Micro-CT)扫描观察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密度(BMD)和血管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ST)的活性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组织中Notch配体(Jagged1)、DLL4、Notch1、Notch细胞内片段(NICD)、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大鼠股骨头坏死症状明显减轻,血管生成明显增加,空腔率、空腔面积、脂肪组织面积显著下降,骨小梁面积及BV/TV、Tb·N、Tb·Pf、Tb·Th和BMD显著升高,Tb·Sp显著降低,ALP、OST活性显著升高,TC、TG、LDL/HDL比值及Jagged1、DLL4、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表达趋势与补肾活血方组一致,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Jagged1/Fc上调股骨头组织中Jagged1、DLL4、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后,补肾活血方对SIONFH大鼠模型的修复作用被抑制,各项指标水平被逆转(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DLL4/Notch通路减轻SIONFH模型的骨退化,进而对SIONFH模型产生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