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62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2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球囊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L-谷氨酰胺和左旋肉碱(L-肉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的方法将78例MHD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3组患者均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in,EPO)6000U,2次/周;A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L-肉碱2g,3次/周;B组每日口服L-谷氨酰胺胶囊1.5g(分3次口服);C组联合使用L-肉碱和L-谷氨酰胺,用法不变。观察时间3个月。结果:C组患者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浆总蛋白(plasma total protein,Tp)、血浆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C组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1)。结论:MHD患者联合使用L-谷氨酰胺和L-肉碱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体内微炎症反应;改善对EPO的敏感性,减少用量,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大鼠膝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空气组)、D(35μg/ml医用臭氧组)、E(70μg/ml医用臭氧组)5组,后4组复制出膝退行性关节炎(OA)模型,D、E组依据浓度不同,隔日1次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每次1ml,间隔一周再注射,共2周。4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光镜下关节软骨的一般形态、Masson染色进行软骨Mankin’s评分,关节灌洗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作为检测指标。[结果]B组光镜下关节软骨退变明显,Masson染色可见蓝绿色丢失较重,SOD下降,MDA升高;D组显微镜下关节软骨形态观察有明显改善,Mankin’s评分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升高,MDA下降;E组显微镜下及Mankin’s评分较B组无明显改善,SOD下降,MDA升高。[结论]浓度为35μg/ml医用臭氧组能够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防治退行性关节炎,而浓度为70μg/ml医用臭氧组引起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吻合方式(连续性血管吻合、间断性血管吻合)对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9例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连续缝合组、双侧间断缝合组、单侧间断缝合组,按不同的血管吻合方式进行手术,比较各组间内瘘成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缝合组与连续缝合组内瘘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间断缝合组与单侧间断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中,采取间断缝合法吻合血管比连续缝合法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而双侧间断缝合法与单侧间断缝合法比较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不同规格PVA化疗栓塞。随访并分析生存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累积生存率,生存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0.5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6.80%、41.00%。A组与B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和12.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A组和B组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70%、25.30%和78.80%、52.30%。术后急性肝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HR=1.77,P=0.01)、Child-Pugh B级(HR=1.96,P=0.003)及肿瘤负荷≥50%(HR=3.2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而奥沙利铂总量100mg(HR=0.42,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合并A-PVS安全、有效。奥沙利铂较大总量(100mg)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Child-Pugh B级及肿瘤负荷≥50%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动脉新辅助化疗和全身静脉新辅助化疗的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住院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68例,按其化疗途径分为动脉化疗组(36例)和静脉化疗组(32例)。比较两组化疗近期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化疗近期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6%vs.93.75%,P>0.05);静脉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均重于动脉化疗组(43.75%vs.33.33%,40.6%vs.13.89%,P<0.05);静脉化疗组化疗期间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化疗时间、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动脉化疗组(P<0.01)。结论动脉新辅助化疗与静脉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但动脉新辅助化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新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二氧化碳肝动脉造影造影在显示肝癌患者门脉癌栓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20例肝癌患者二氧化碳和碘造影剂肝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门静脉显示情况以及门脉癌栓的显示率。结果:二氧化碳造影显示门静脉41例,碘造影剂显示19例,该19例门脉均被二氧化碳造影所发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3.497,P=0.000)。二氧化碳显示门脉癌栓者27例,而碘造影剂显示13例,两组有显著差异(χ2=5.880,P=0.015)。结论:二氧化碳肝动脉在显示HCC患者门静脉及其癌栓方面优于碘造影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非大量蛋白尿(24h蛋白尿3. 5 g)狼疮肾炎(LN)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LN并且起始24h蛋白尿3. 5 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肾活检时相关临床信息,并行规律随访。对所有患者肾活检时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分,根据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分为病理轻组和病理重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缓解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5例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2. 4±1. 1)岁,其中有随访者共79人。肾脏病理轻组43例,肾脏病理重组52例,病理轻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IgA水平均高于病理重组(P 0. 05),而血氯水平显著低于病理重组(P 0. 05)。随访结果显示,病理轻组患者的远期(大于6个月)累积完全缓解率大于病理重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 219,95%CI:1. 043~1. 425,P 0. 05)、SLEDAI-2K评分(OR=1. 202,95%CI:1. 025~1. 411,P 0. 05)、起始蛋白尿定量(OR=3. 793,95%CI:1. 058~13. 595,P 0. 05)、血清IgA水平(OR=0. 222,95%CI:0. 063~0. 781,P 0. 05)是肾脏病理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龄、高SLEDAI-2K评分、高起始蛋白尿定量和低血清IgA水平可能与非大量蛋白尿LN患者的肾脏病理较重相关。 相似文献
9.
TIPSS中弹性通道扩张术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PSS中弹性通道扩张术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应用李彦豪何晓峰陈勇黄信华曾建华马著彬陈卫国曾庆乐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的近期疗效已得到肯定。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因素,主要有慢性肝功能衰竭、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中心及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应用臭氧治疗的3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比较术前和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后随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突出程度及类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本组患者JOA评分、下肢根性痛VAS术前及术后终末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1.4 vs 13.1±1.2,P=0.018;7.5±0.8 vs 2.1±0.3,P=0.039),JOA评分、VAS改善率分别为78.2%和70.4%;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到最后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77.5%(251/324),患者年龄、病程及椎间盘突出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部分(33.8%)包含型突出患者治疗后近期可有症状"反跳".结论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患者年龄、病程和椎间盘突出程度能影响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