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7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172篇 |
口腔科学 | 48篇 |
临床医学 | 123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32篇 |
综合类 | 230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87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基于C26结肠癌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构建C2C12细胞肌管萎缩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甘草多糖对肌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C26细胞和RAW264.7细胞共培养体系,分别制备单一细胞和共培养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加入诱导分化液使C2C12成肌细胞形成肌管.①将已分化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C3A cells co-cultured with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Methods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lwere cultivat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for 7 days by the density ratio of 10: 1. Meanwhile, the blank control was established.The growth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out leakage level of AST, ALT and the synthesis level of albumin and the diazepam metabolism level were determined b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radioimmunoassay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Direct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ould reduce the out leakage of ALT and AST in the 5th and 7th d. The capacity of albumin synthesis could reach 12. 977μg/ml on the 7th d and the that of diazepam metabolism could also be improved. Indirect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oul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albumin synthesis to 7. 380 μg/ml and 10. 773 μg/ml on the 5th and 7th 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asic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3A cells.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构建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形态变化,计数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含量变化。结果:经过8 d共培养,实验组中的髓核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多糖合成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成功建立共培养模型,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髓核细胞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人单核吞噬细胞系(THP‐1)和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体系中THP‐1的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MAPK)的表达情况,初步阐明肺癌微环境对THP‐1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PC‐A1细胞系、THP‐1细胞系,并建立二者共培养体系,设置THP‐1单独培养组为对照组。24h后,收集各组THP‐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MAPK通路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其磷酸化形式(JNK/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亚单位及其磷酸化形式(p38MAPK/p‐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及其磷酸化形式(ERK/p‐ERK)的表达。结果共培养24h后,共培养组THP‐1的IL‐1β、IL‐8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5.81、4.21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共培养组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细胞可引起肺癌环境中单核吞噬细胞中p38MAPK通路的活化,进而诱导IL‐1β、IL‐8mRNA表达上调,有利于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维持和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充足的血供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获得的膜片由多层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该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为进一步将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获得的膜片由多层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该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为进一步将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背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到支架材料上再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细胞不但不消失,而且可形成新的软骨。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关节内的成软骨活性。方法:在54只青紫蓝兔单侧膝关节制作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处仅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物质。结果与结论:植入后12周,实验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且实验组组织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对照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纤维样,与周围软骨未结合,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无修复组织,两组均无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达。表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入膝关节可形成软骨样组织,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体外培养L02细胞为实验对象,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肝细胞共培养上清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两步酶分离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别分离肝细胞、MSCs,按比例直接共培养,收集不同时段的共培养上清,用于人肝细胞系-L02细胞的培养。分别以单独培养的肝细胞上清、MSCs上清为对照,观察共培养上清对L02细胞活力和总蛋白合成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L02细胞损伤模型的AST、LDH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细胞上清、MSCs上清以及共培养上清对L02细胞的活力和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L02增殖活跃,总蛋白合成量增加;加入上述细胞上清的酒精损伤L02细胞AST、LDH释放和细胞凋亡显著低于未加细胞上清的对照组,其中共培养上清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共培养上清对L02有明显的刺激增殖和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V X)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V-X-IRES2-EGFP,将其转染人肝细胞HL-7702后分成2组,一组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HBVX基因的肝细胞株(L02/x),另一组予瞬时转染48 h(L02/48x).Real-time PCR、Western blot鉴定2组细胞HBV X基因的表达.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肝细胞组对照,将L02/x和L02/48x细胞分别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共培养36 h,并检测各组HSCs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转染pHBV-X-IRES2-EGFP载体的L02/x和L02/48x细胞均有HBV X基因的表达.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肝细胞组对照,与L02/x和L02/48x细胞共培养的HSCs的增殖和迁移均显著增多.结论:HBV X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可以促进HSCs发生增殖和迁移,从而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Schwann细胞促进共培养和共移植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植神经细胞的低存活率是目前制约脑内移植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胚胎大鼠隔核神经元和新生大鼠Schwann细胞的联合培养和联合移植技术 ,分析了 Schwann细胞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可能性。结果显示 ,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及其突起生长与共培养或共移植 Schwann细胞的存在与多少明显相关。分别与密度为 6× 10 3 /cm2、1.8× 10 4/cm2、5 .4× 10 4/cm2 (密度比为 1∶ 3∶ 9)的 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 ,存活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之比为 1∶ 2 .3∶ 3.9;阳性细胞的突起总长度分别为 2 81、42 8和 6 40μm。在与 Schwann细胞混合移植的胚胎隔核细胞中存活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是单独移植的 2 .2倍 ,共移植的阳性细胞也有较密集的突起生长。结果提示 ,共培养和共移植 Schwann细胞能显著提高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 ,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