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25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74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04篇 |
内科学 | 204篇 |
皮肤病学 | 98篇 |
神经病学 | 101篇 |
特种医学 | 136篇 |
外科学 | 237篇 |
综合类 | 1193篇 |
预防医学 | 226篇 |
眼科学 | 95篇 |
药学 | 247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246篇 |
肿瘤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505篇 |
2013年 | 428篇 |
2012年 | 564篇 |
2011年 | 572篇 |
2010年 | 436篇 |
2009年 | 352篇 |
2008年 | 327篇 |
2007年 | 298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复合红外光美容仪照射治疗1~8周,对照组采用暗疮面膜治疗1~8周,在治疗的第1、2、4、8周进行随访,严格记录每次治疗后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以治疗后炎性皮损减少百分率评价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秩和检验,P<0.05,两者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出现一过性红斑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无痛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豚鼠暴露于稳态强噪声后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及神经丝蛋白(NFP)的变化。方法 选用20只(40耳)Preyer反射正常的健康豚鼠,分为4组,噪声暴露后存活7天组(N-7d)、14天组(N-14d)和2个月组(N-2m)各5只,空白对照组(C)5只。噪声强度130dB(A)SPL,连续暴露5小时,于暴露前、暴露后3、7、14天、暴露后2个月分别测试CAP—N1波反应阈。免疫组化反应分别检测对照组、暴露后7、14天组、暴露后2个月组动物耳蜗内NFP的表达。结果稳态强噪声暴露后CAP—N1波反应阈明显增高,于暴露后7天基本稳定。暴露后7、14天NFP表达无明显变化,暴露后2月NFP表达显著减弱。结论 130dB(A)SPL稳态强噪声暴露5小时可以导致豚鼠CAP中重度永久性阈移,噪声损伤的早期NFP改变不明显,耳蜗NFP染色反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反映了损伤后神经纤维中骨架蛋白存在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完全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50例.单药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晚1次口服;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口服.8周后检测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单药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62±0.53)、(6.5±1.0)、(4.2±0.5)、(1.2±0.3)mmol/L,治疗后分别为(1.45±0.29)、(4.2±1.0)、(2.9±0.4)、(1.7±0.3)m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51±0.33)、(6.8±1.0)、(4.0±0.5)、(1.1±0.3)mmol/L,治疗后分别为(1.40±0.31)、(4.2±0.9)、(2.8 ±0.5)、(1.7±0.4)m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56±4)%和(59±6)%,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62±8)%和(69±8)%,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分别为(0.57±0.06)和(0.61±0.07) μmol/(mg·min),治疗后分别为(0.81±0.09)和(1.05±0.11) μmol/(mg·min),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分别为(6.3±0.5)和(6.2±0.7) μmol/L (P <0.05),治疗后分别为(5.6±0.6)和(5.1±0.4)μmol/L,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提高红细胞通过微小血管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清洁局部后将聚维酮碘乳膏涂敷于患处,bid。对照组予派瑞松霜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两组均疗程3周。对痊愈者随访半年。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64.44%,两组比较U=2.883,P<0.01;有效率治疗组93.33%,两组比较X2=7.866,P<0.01;真菌清除率治疗组94.77%,两组比较X2=0.679,P=0.372;不良反应率治疗组4.44%,两组比较X2=4.0226,P=0.0432;随访半年痊愈者复发率治疗组6.89%(2/29),两组比较X2=3.9455,P=0.0421。结论: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测定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流动相为甲醇-5%乙酸(40:60),并用浓氨试液调至pH4.7,流速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浓度在0.436~2.18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4%,延胡索乙素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延胡索乙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患35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治疗,治疗组中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组脉搏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脉氧改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7±1.2) h vs(8.5±2.1) h]、持续稳定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2.8) h vs (16.7±3.2)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复方生地合剂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at:选择阴虚内热型SLE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以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用药,治疗组给予复方生地合剂,对照组给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免疫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抗ds-D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生地合剂对SLE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且能降低SLE的活动度,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治疗组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单用化疗,每3周重复,共4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疼痛、体重、食欲、karnofsky评分。结果:在控制疼痛、食欲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体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剂联合化疗能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VEGF、MM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胸腔内化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胸水VEGF、MMP含量及T细胞亚群分布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EGFA、VEGFB、VEGF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胸水MMP-2及MMP-9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复方苦参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胸水VEGF、MMP含量,优化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