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78篇
  免费   6551篇
  国内免费   3279篇
耳鼻咽喉   870篇
儿科学   850篇
妇产科学   1065篇
基础医学   4540篇
口腔科学   1062篇
临床医学   24910篇
内科学   9789篇
皮肤病学   546篇
神经病学   5426篇
特种医学   46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0673篇
综合类   38845篇
预防医学   9507篇
眼科学   772篇
药学   14883篇
  634篇
中国医学   11718篇
肿瘤学   206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982篇
  2023年   4180篇
  2022年   4816篇
  2021年   7044篇
  2020年   4961篇
  2019年   4111篇
  2018年   1660篇
  2017年   3134篇
  2016年   3302篇
  2015年   3760篇
  2014年   6371篇
  2013年   5994篇
  2012年   7507篇
  2011年   8195篇
  2010年   7588篇
  2009年   6927篇
  2008年   7519篇
  2007年   6881篇
  2006年   6621篇
  2005年   7553篇
  2004年   5720篇
  2003年   5341篇
  2002年   4326篇
  2001年   3512篇
  2000年   2504篇
  1999年   1908篇
  1998年   1645篇
  1997年   1485篇
  1996年   1426篇
  1995年   1193篇
  1994年   998篇
  1993年   618篇
  1992年   499篇
  1991年   501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9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患者在TACE上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4.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平卧位,双腿弯曲,将治疗头置入阴道内5~7cm,电流不超过50mA,以患者感到盆底肌产生非自主收缩为宜,循序渐进,频率脉宽和生物反馈根据病情并调整,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治疗10天1次,3次/疗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表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周),判定疗效。[结果]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LA-PDT与高频电离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电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相关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7%(40/42)vs 80.95%(3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35±26.17)pg/mL vs(144.72±34.56)pg/mL,(22.47±4.23)pg/mL vs(29.17±5.0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2(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57±7.32)pg/mL vs(58.26±9.54)pg/mL,(8.69±3.56)pg/mL vs(6.24±2.75)pg/mL,(66.42±3.38)pg/mL vs(57.48±4.0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29%(6/42)vs 33.33%(1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可以通过细胞凋亡及坏死两条途径对生殖器尖锐湿疣进行治疗,安全简便,同时可改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高频电离疗法相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VCDS检查,记录并分析TVCDS诊断结果和TVCDS图像特征,并记录经TVCDS诊断后给予相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TVCDS检查,56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中诊断正确48例,确诊率为85.71%,误诊8例,误诊率为14.29%,TVCDS显示单纯胆囊型、蜂窝型、混合团块型三种,在子宫切口下段均表现为回声不均、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RI)均低于0.6,48例确诊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血流信号均减少,病灶均逐渐缩小,8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血β-HCG持续升高,切口处有混合回声。结论采用TVCDS进行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且准确、直观、操作方便,能准确定位病灶,评估病情,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68例HCCA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PTCD治疗,B组患者采用EN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引流情况、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 46±1. 24)个月,B组为(13. 37±1. 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Ⅰ型、Ⅱ型和Ⅲ型引流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A组患者Ⅳ型引流成功率和总引流成功率分别为100. 0%和88. 2%,均较B组的33. 3%和67. 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引流量为(357. 27±76. 18) ml,高于B组的(313. 82±72. 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d,两组患者ALT、ALP和TBil水平均降低,且A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 7%,高于B组的11.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NBD与PTCD治疗HCCA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且PTCD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引流成功率更高,且改善肝功能方面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