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27篇 |
免费 | 2482篇 |
国内免费 | 10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332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1758篇 |
口腔科学 | 919篇 |
临床医学 | 6281篇 |
内科学 | 2423篇 |
皮肤病学 | 175篇 |
神经病学 | 123篇 |
特种医学 | 9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2748篇 |
综合类 | 12689篇 |
预防医学 | 2292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5879篇 |
160篇 | |
中国医学 | 14875篇 |
肿瘤学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7篇 |
2023年 | 1412篇 |
2022年 | 1689篇 |
2021年 | 2534篇 |
2020年 | 1806篇 |
2019年 | 1492篇 |
2018年 | 701篇 |
2017年 | 1296篇 |
2016年 | 1398篇 |
2015年 | 1505篇 |
2014年 | 2773篇 |
2013年 | 2579篇 |
2012年 | 3289篇 |
2011年 | 3381篇 |
2010年 | 2794篇 |
2009年 | 2744篇 |
2008年 | 2845篇 |
2007年 | 2569篇 |
2006年 | 2427篇 |
2005年 | 2219篇 |
2004年 | 1673篇 |
2003年 | 1476篇 |
2002年 | 1262篇 |
2001年 | 1026篇 |
2000年 | 820篇 |
1999年 | 624篇 |
1998年 | 521篇 |
1997年 | 523篇 |
1996年 | 406篇 |
1995年 | 350篇 |
1994年 | 278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69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6,21(2):77-82
牵引成骨术联合正畸矫治骨性上颌后缩的硬组织变化;正颌治疗骨性牙颌面畸形的护理;大块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下颌骨失败原因分析;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硬三角软骨支架植入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2.
风寒湿邪侵入肌腠、经络、关节郁久化热的化热型风湿关节炎。笔者在临床中以芍药甘草汤合二妙散灵活加减,配以风湿膏外敷,通过40例临床观察,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无菌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而中医在治疗痹症上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中药内外合治疗效明显,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中药内外合治RA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中药内服和中药熏洗合治。史永博[1]介绍陕西中医学院李彦民主任医师运用仙龙颗粒(威灵仙、川乌、秦艽、乌梢蛇、细辛、穿山甲等)口服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症,并在上述内服药渣中加透骨草、红花、花椒、艾叶等,共煎水外洗,热敷患处,作为外用药配合使用。120例病例中…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IL-IO、IFN-y及释放MMP-2、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莉英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9):1661-1663
目的:探讨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IL-10、IFN-У及释放MMP-2、9的影响。方法:运用II型胶原免疫SD大鼠制成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IL-10、IFN吖及释放MMP-2、9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全方能降低CIA大鼠IFN-У、升高IL-10、抑制活化淋巴细胞释放MMP-2、9;各拆方药组中温经散药组和活血祛瘀药组能降低IFN吖、升高IL-10与全方作用相同,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湿药组和祛痰药组能抑制活化淋巴细胞释放MMP-2、9与全方作用相同,且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湿药组、祛痰药组。结论:痹痛灵颗粒可以调节Thl/Th2免疫平衡网络,减少关节局部滑膜炎和软骨的破坏,其中以温经散寒药组作用为主,活血祛瘀药组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痹痛灵颗粒亦可以减少病变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温经散寒药组起主要作用,祛风除湿药组和祛痰药组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