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956篇 |
免费 | 4860篇 |
国内免费 | 18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3篇 |
儿科学 | 506篇 |
妇产科学 | 784篇 |
基础医学 | 3764篇 |
口腔科学 | 3058篇 |
临床医学 | 14351篇 |
内科学 | 8088篇 |
皮肤病学 | 439篇 |
神经病学 | 3854篇 |
特种医学 | 66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9764篇 |
综合类 | 27632篇 |
预防医学 | 4266篇 |
眼科学 | 980篇 |
药学 | 9851篇 |
285篇 | |
中国医学 | 5598篇 |
肿瘤学 | 23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076篇 |
2023年 | 1972篇 |
2022年 | 2369篇 |
2021年 | 3399篇 |
2020年 | 2989篇 |
2019年 | 2108篇 |
2018年 | 1020篇 |
2017年 | 1852篇 |
2016年 | 2100篇 |
2015年 | 2422篇 |
2014年 | 4038篇 |
2013年 | 4098篇 |
2012年 | 5336篇 |
2011年 | 5707篇 |
2010年 | 5314篇 |
2009年 | 5088篇 |
2008年 | 6107篇 |
2007年 | 5461篇 |
2006年 | 5135篇 |
2005年 | 5378篇 |
2004年 | 4211篇 |
2003年 | 3967篇 |
2002年 | 3385篇 |
2001年 | 3013篇 |
2000年 | 2253篇 |
1999年 | 2005篇 |
1998年 | 1799篇 |
1997年 | 1588篇 |
1996年 | 1535篇 |
1995年 | 1319篇 |
1994年 | 1144篇 |
1993年 | 758篇 |
1992年 | 656篇 |
1991年 | 595篇 |
1990年 | 466篇 |
1989年 | 438篇 |
1988年 | 166篇 |
1987年 | 117篇 |
1986年 | 110篇 |
1985年 | 99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胸腔镜下肺叶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G组),术毕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U组),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E组),手术结束关胸前外科医师直视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记录完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记录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节段;记录术后48 h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Ricker躁动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U组比较,E组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而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更多 相似文献
3.
4.
大剂量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30例忻州地区人民医院(034000)郭贵平,白降婵,赵书怀我院自1994年开展介入放射治疗以来,共收治了35例肺癌,行78次联合大剂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5.
韩乃刚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1998,12(4):244-245
施行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大出血,经压迫及缝扎不能奏效者,应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作者对扁桃体术后发出血的原因,经验才识和止血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眩晕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道的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疾病,系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以内,5条动脉(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分叉部位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本综合征已从椎基底动脉缺血区分出来,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较常见。 相似文献
7.
俞华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93-993
新生儿血气分析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项目,但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难度较高。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120例新生儿采用头皮针经颞浅动脉抽取血标本,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新生儿,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82例,新生儿肺炎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 相似文献
8.
唐凤娥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9):55-56
肺Ca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大多失去手术机会,另有患者在手术后肺Ca仍有进展,因此大多肺巳患者仍有化疗指征。 相似文献
9.
10.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少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75-75
拇指占全手功能的40%,处理拇指皮肤缺损,应充分发挥拇指的功能,必须保持拇指的长度及良好的感觉。自2000年以来,我院在应用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38岁。机器绞伤16例,切割伤3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