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874篇 |
免费 | 35514篇 |
国内免费 | 222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78篇 |
儿科学 | 10299篇 |
妇产科学 | 7626篇 |
基础医学 | 18026篇 |
口腔科学 | 10290篇 |
临床医学 | 161581篇 |
内科学 | 90414篇 |
皮肤病学 | 13463篇 |
神经病学 | 20313篇 |
特种医学 | 274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46篇 |
外科学 | 75894篇 |
综合类 | 369573篇 |
预防医学 | 87574篇 |
眼科学 | 12287篇 |
药学 | 211195篇 |
2005篇 | |
中国医学 | 178090篇 |
肿瘤学 | 437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92篇 |
2023年 | 14515篇 |
2022年 | 18333篇 |
2021年 | 24159篇 |
2020年 | 17329篇 |
2019年 | 15520篇 |
2018年 | 8215篇 |
2017年 | 15580篇 |
2016年 | 18363篇 |
2015年 | 22418篇 |
2014年 | 47300篇 |
2013年 | 48196篇 |
2012年 | 63680篇 |
2011年 | 70723篇 |
2010年 | 69479篇 |
2009年 | 69268篇 |
2008年 | 85147篇 |
2007年 | 73920篇 |
2006年 | 70574篇 |
2005年 | 80290篇 |
2004年 | 79081篇 |
2003年 | 86875篇 |
2002年 | 75036篇 |
2001年 | 66520篇 |
2000年 | 44424篇 |
1999年 | 32210篇 |
1998年 | 29346篇 |
1997年 | 22415篇 |
1996年 | 20455篇 |
1995年 | 16807篇 |
1994年 | 12229篇 |
1993年 | 5222篇 |
1992年 | 4114篇 |
1991年 | 3798篇 |
1990年 | 3792篇 |
1989年 | 4040篇 |
1988年 | 1130篇 |
1987年 | 990篇 |
1986年 | 672篇 |
1985年 | 532篇 |
1984年 | 381篇 |
1983年 | 233篇 |
1982年 | 133篇 |
1981年 | 90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6年 | 6篇 |
1958年 | 83篇 |
1957年 | 15篇 |
1956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12间920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56/9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BMI指数≥28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合并糖尿病,肿瘤≥5 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均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低位直肠癌及营养不良患者,应警惕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卢新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5,(1):6-9
<正>儿童期最多见的血管瘤是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和卡波济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本文仅对此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药物治疗作简单论述。之所以将此两类血管肿瘤的治疗一并叙述,一是因为两类血管肿瘤在儿童期,特别是婴儿期较为常见,还因为两类肿瘤的治疗药物有相当大的重叠。1概述IH的发展过程:婴儿血管瘤起病早,新生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酶抑制剂”?简而言之,能附着在酶分子上面并起到阻止其发挥酶活力作用的小分子药物即为酶抑制剂。生理学家早已揭示:人类的很多种疾病(尤其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疾病如艾滋病,肿瘤疾病,肝炎,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癖,帕金森氏病,流感等等)均与体内酶活动有关。医药研究人员因此设想,如能开发出可抑制这些酶活动的药物,就能有效控制或治愈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