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1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65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6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00篇
内科学   15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46篇
特种医学   3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881篇
预防医学   51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458篇
  25篇
中国医学   148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Model),每组20只,检测动物回避电击逃避行为潜伏期及错误反映次数,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等行为学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 0. 01);(2)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 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可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严重损伤,并上调其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证实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正>有时候,痴呆有多种原因。了解诊断知识有助于制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患痴呆的最常见原因,是约80%患者的病因。随着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异常蛋白开始在脑部堆积,影响记忆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和其他大脑功能。但其他原因也可导致痴呆。老年人常见的痴呆为血管性痴呆,即供应血液至大脑的动脉被堵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D患者(AD组)和100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D33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CD33阳性细胞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D33表达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AD患者CD33mRNA表达水平和CD33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28比1.06±0.33;(40±15)%比(5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3mRNA表达水平、CD33阳性细胞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8,0.22,P<0.05)。结论 CD33可能参与AD的发病过程,CD33作为AD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Medline、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AD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23项实验研究资料,发现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提高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结论针灸可以从AD发病的多个病理机制方面阻断AD的发生和进展,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92-192
在神经心理研究方面重点突出:脑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科学相关的研究.脑卒中功能恢复、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患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DTI、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T2-FLAIR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额颞顶枕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分析FA、MD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FA值分别为0.602±0.043、0.270±0.034、0.294±0.043、0.302±0.032,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囊前后肢、枕叶、胼胝体膝部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胼胝体压部、顶叶白质的MD值分别为(0.918±0.029)、(0.826±0.015)×10-9m2/s,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而内囊前后肢、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膝部的MD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D患者表现为脑白质的选择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种选择性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评价AD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照料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地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和护理干预的185名家庭照料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185名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的SCL-90测评显示,10个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5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此5项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运用心理危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从肾论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远武  张玉莲 《河北中医》2009,31(11):1653-1654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脑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行为及人格异常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障碍等。古代中医文献中无“老年性痴呆”的病名,但类似其症状的描述可散见于“呆证”、“善忘”、“文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R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沉积情况。方法2只17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V717I]小鼠和2只野生型小鼠,行活体T2WI,然后对照影像定位结果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2WI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以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转基因小鼠T2WI上显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见点状低信号,且部分低信号可以和组织学切片所显示的老年斑相对应;野生型小鼠T2WI未见明显的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未见到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MR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老年斑的沉积是可行的,且可用来特异性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0.
以己烷提取升麻,得到己烷可溶部位和不溶部位。此不溶部位可降低细胞中β-淀粉样多肽的水平或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