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8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98篇
临床医学   102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1183篇
预防医学   5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90篇
  19篇
中国医学   8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强脊灸加电针合PT在改善小儿脑瘫粗大功能方面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参与研究的1~8岁80例患儿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PT训练,试验组在PT训练基础上辨证选取头电针和体针以及督脉艾灸治疗。根据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8.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脊灸和电针与单纯常规PT治疗相比,更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异常步行模式被认为与步行时相应的运动和形态适应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瘫患儿是如何将能量产生及能量储存能力与行走中的运动和机械能量模式相联系的。资料与方法  6名患有痉挛性偏瘫的脑瘫患儿 (平均年龄 10 .5± 2 .8岁 ) ,与 6名处于正常发育期的儿童 (平均年龄10 .6 7± 1.2岁 )被纳入研究 ,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身高及体重上无显著差异 ,每组男女患儿各 3名。脑瘫组患儿均可独立行走且无心血管疾病史并在 2年内未接受过外科手术。正常组儿童过去无心血管、神经或矫形外科疾病史。所有研究对象均被要求在很慢…  相似文献   
4.
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斜视是脑瘫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脑瘫患者的42.0%.45.8%。随着脑瘫的治疗和康复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为了脑瘫患儿能较全面康复,斜视矫正手术是其康复内容之一。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了15例脑瘫合并斜视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影响.方法在80例脑瘫高危患儿中,观察组50例,在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只进行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因为其家长忙,没时间或担心做不好会损伤孩子等原因而放弃家庭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智力明显提高.2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高危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85例脑瘫患儿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分型、合并症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并提出早期干预的方法。结果:285例中有高危因素272例(95.4%),以早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为主;>2项高危因素占51.9%;痉挛型占68.8%;合并症:语言障碍占75.1%;智力低下占49.5%;视力异常18.2%;颅脑CT和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5%、85.4%。结论:对有高危因素或脑CT及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的患儿,应尽早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杨海江 《中国科学美容》2014,(7):106-107,1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研究进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30例,将这3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患儿,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5例患儿采取常规语言训练,治疗组的15例患者在采取常规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前臂旋前畸形是脑瘫中多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和健康。畸形矫正对恢复前臂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至关重要,以往我们采用旋前圆肌移位重建手术治疗,术后发现许多病例出现畸形复发和反弹。自2006年3月以来,我们对32例脑瘫伴有前臂旋前畸形的患者采用了前臂肌群松解移位功能重建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防治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开展小儿脑瘫康复五年三个阶段的方法和效果,探讨对高危儿实行早期干预对防治脑瘫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等患儿上门,患儿年龄大,程度重的多;第二阶段,保健与康复相结合,在系统保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第三阶段,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对干预组重点监测,追踪指导。结果:第二阶段早期诊断和超早期诊断率高于第一阶段,两个阶段早期(超早期)诊断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坚持2个疗程以上者增多,正常化人数增多:第一阶段4/47,(8.5%);第二阶段9/58,(15.5%)。第三阶段高危儿早期干预组中枢性协调障碍数在6个月内18例,高于高危儿观察组(11例),经过早期干预到1岁时,干预组无脑瘫发生,观察组有脑瘫7例,其他脑损伤4例。CDCC测试结果干预组MDI≤69的2例(0.7%),PDI≤69的4例(1.4%)明显高于观察组48例(17%)、62例(22%),甚至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4%)、6例(6%)。结论:早期干预能提高(超)早期诊断率,使患儿在最佳时期接受治疗,疗效显著,达到正常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脑瘫儿童康复的新方法-引导式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群 《现代康复》1998,2(11):1176-1178
引导式教育是匈牙利Peto教授融汇他个人对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及康复等广泛知识,加上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成人及儿童在1945年创立的一种综合治疗法。1960年引导式教育由治疗师Cctten夫人介绍到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