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43篇 |
免费 | 2844篇 |
国内免费 | 20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0篇 |
儿科学 | 623篇 |
妇产科学 | 721篇 |
基础医学 | 3234篇 |
口腔科学 | 917篇 |
临床医学 | 9239篇 |
内科学 | 3158篇 |
皮肤病学 | 287篇 |
神经病学 | 2290篇 |
特种医学 | 21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7822篇 |
综合类 | 18210篇 |
预防医学 | 3428篇 |
眼科学 | 1330篇 |
药学 | 6752篇 |
185篇 | |
中国医学 | 5688篇 |
肿瘤学 | 5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27篇 |
2023年 | 1843篇 |
2022年 | 2152篇 |
2021年 | 2802篇 |
2020年 | 1987篇 |
2019年 | 1589篇 |
2018年 | 684篇 |
2017年 | 1148篇 |
2016年 | 1239篇 |
2015年 | 1622篇 |
2014年 | 2799篇 |
2013年 | 2536篇 |
2012年 | 3354篇 |
2011年 | 3861篇 |
2010年 | 3443篇 |
2009年 | 3267篇 |
2008年 | 3735篇 |
2007年 | 3202篇 |
2006年 | 3211篇 |
2005年 | 3473篇 |
2004年 | 2676篇 |
2003年 | 2552篇 |
2002年 | 2039篇 |
2001年 | 1872篇 |
2000年 | 1438篇 |
1999年 | 1167篇 |
1998年 | 981篇 |
1997年 | 934篇 |
1996年 | 918篇 |
1995年 | 778篇 |
1994年 | 666篇 |
1993年 | 488篇 |
1992年 | 436篇 |
1991年 | 353篇 |
1990年 | 343篇 |
1989年 | 346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37-1140
[目的]介绍股内侧肌悬吊髌骨单锚钉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技术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以股骨内上髁、收肌结节与腓肠肌结节之间的凹陷作为MPFL股骨止点,建立直径6 mm、深40 mm骨隧道;髌骨内缘中点做髌骨侧止点,沿髌骨长轴建立约1 cm的骨槽,在中点平行于髌骨关节面打入1枚带双线4.5 mm锚钉,将移植物固定于骨槽并与周围软组织缝合。移植物近侧游离端穿过股内侧肌斜束肌腱,形成"悬吊"结构并自股骨侧切口下穿出,远侧游离端在深筋膜隧道自近端移植物同一位置穿出,远近端缝合为一股端,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未发生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复发等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Kujala和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A、Q角、PTA、PLSR均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悬吊髌骨拴桩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切口小、复发率低,可恢复髌股轨迹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探讨脑肿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与转归。方法 对2018-11—2019-1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9例脑肿瘤接受脑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3d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通过手术时间、年龄、术后脱水药物使用及性别因素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电话通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来院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4.63%。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52例,年龄1~70(48.59±12.59)岁,手术时间(3.36±1.53)h,男女性别比20∶32,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40∶12。小腿肌间血栓组17例患者年龄35~75(56.00±10.61)岁,手术时间(3.78±1.13)h,男女性别比4∶13,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14∶3。手术时间、性别、是否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在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与发生小腿肌间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通过双下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可发生于脑肿瘤患者术后,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时间、性别、术后是否应用脱水药物无关,与患者年龄有关。肌间静脉血栓在3个月后可以溶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跌打七厘片联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3-2019-03间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髌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跌打七厘片联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后4周2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2组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七厘片联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59岁,因出现反应迟钝、情感淡漠、走路不稳及活动、言语减少10d,于2005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酗酒30余年,饮酒量约0.5kg/d.查体:BP 160/110mmHg,消瘦,表情淡漠,对答切题,不能行走;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108g/L,叶酸2.93ng/ml,维生素B1251.8pmol/L.影像学检查:CT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弥漫性密度减低;MRI:T1WI、T2WI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呈对称性弥漫性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侧脑室旁脑白质信号显著增高;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ADC值降低,弥散张量成像(DTI)示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双侧病变部位ADC及FA值无显著性差异.胼胝体及脑干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诊断:酒精中毒性脑病,高血压(Ⅲ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全身转移的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2岁,肿块发生于左侧肘部,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核异型明显,染色质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见多核瘤巨细胞;瘤细胞围绕大小不一的血管周围排列,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改变,少数呈"杵状"向腔隙内生长;肿瘤细胞表达CD34、Collagen IV,灶区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较高;随访5年患者出现全身多处转移,目前仍存活。结论肌周皮细胞瘤是一类伴血管周肌皮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其生长缓慢,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约占1%,通常为良性肿瘤,恶性罕见;恶性肌周皮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均为恶性潜能,易复发,但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