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4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科学   633篇
综合类   1652篇
预防医学   37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36篇
  15篇
中国医学   1206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探究现代中医正骨与美式整脊的异同作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检索、查阅现代中医正骨与美式整脊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双方的发展历程、诊断理论与治疗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并通过对比探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对比发现,现代中医正骨是一种科学、实用、简便、有效的疗法;不足的是现代中医正骨手法在标准化、量效化研究上与美式整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医正骨以筋骨并重的诊疗理念,快捷效佳的诊疗特点示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同时应借鉴美式整脊的现代发展理念,努力在标准化、量效化研究上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按入组条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按入组标准选择69例,诱导治疗期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置换脑脊液,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两性霉素B;随机分为4个组,A0、A1、A2每组17例,A3组18例。分别为A1(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2 mg)、A2(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3 mg)、A3(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5 mg)3组;A0为对照组(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无鞘内注射给药);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脑脊液中病原体的检测、影像学病灶的转归,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A1组不良反应的情况较A2、A3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4周后,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于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磁共振显示A2组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均高于A1、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1、A3组磁共振显示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A1组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不及A2、A3组;A2组不良反应较A1组稍高、较A3组低,但A2组疗效最好;A3组因部分病例对不良反应难以耐受,不能每日进行鞘内注射,经治疗后从脑脊液蛋白及糖的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不及A2组。   结论   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时,若追求快速缓解病情而过快增加剂量,或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反而影响治疗的进度,干扰后期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更能接受低、中等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强脊灸加电针合PT在改善小儿脑瘫粗大功能方面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参与研究的1~8岁80例患儿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PT训练,试验组在PT训练基础上辨证选取头电针和体针以及督脉艾灸治疗。根据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8.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脊灸和电针与单纯常规PT治疗相比,更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体肿瘤的染色体异常一直是广大医学和生物学家注意和研究的对象。这其中包括肿瘤染色体数目的异常,从细胞的水平上看,染色体数目异常是癌细胞最重要和最易查见的特征。并且染色体数目的异常似乎在肿瘤的病因和发病过程中起着某种作用:人们希望通过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阐明肿瘤病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枕骨反射区是以枕骨为参照按生物全息原理确立脏腑及躯干在枕骨上的全息点。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枕骨反射压心穴和整复颈椎失稳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燕开  朱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44-2346
目的:观察腰背肌辅助锻炼装置应用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疗效,探讨该装置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在卧床期使用自行设计的锻炼装置进行腰背肌锻练,对照组实施“飞燕式”腰背肌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后第4周时肌力恢复、尿钙水平;第4周时疼痛缓解程度,第8周标准侧位X线片骨小梁数目;第12周运动功能恢复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肌力恢复、疼痛缓解时间、尿钙丢失水平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标准侧位X线片骨小梁数目及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自行设计的腰背肌辅助锻炼装置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肌力恢复快,钙丢失少,疼痛缓解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方便,容易指导老人实施个性化锻炼.帮助患者在卧床期间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脊舒治疗顽固性呃逆病人 62例 ,治疗组 40例 ,用脊舒 10mg ,bid ,po。对照组 2 2例 ,用苯妥英钠 0 .1,tid ,po ,胃复安10mg ,tid ,po ,加两侧足三里穴位封闭。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7.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9.1% (P <0 .0 1) ,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脊柱裂和脊髓脊膜膨出11例产前三维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648-3648
2005-08~2006-12在我院行三维超声检查的孕妇共计2041例,发现脊柱裂及脊髓脊膜膨出声像图表现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姜灸+推拿整脊治疗脾胃虚寒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晨间、睡前口服注。治疗组26例隔姜灸+推拿整脊;隔姜灸足三里、中脘、梁门、气海和脾俞、胃俞两组穴位交替,1组/d,次日更换,新鲜生姜和艾绒,置于厚度约0.3cm打孔姜片上,点燃艾柱;推拿整脊,患者俯卧位,弹拨、按揉放松局部肌肉,松散结节;脊柱三步定位法明确关节错位部位和形式,对应手法纠正;按压胸椎两侧膀胱经穴位2min,滚、揉腰背两侧放松肌肉止痛。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SOD、MDA、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SOD、MDA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隔姜灸+推拿整脊治疗脾胃虚寒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