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78篇 |
免费 | 2433篇 |
国内免费 | 7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113篇 |
基础医学 | 2119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8052篇 |
内科学 | 2068篇 |
皮肤病学 | 120篇 |
神经病学 | 3215篇 |
特种医学 | 38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861篇 |
综合类 | 10031篇 |
预防医学 | 4327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4221篇 |
161篇 | |
中国医学 | 3929篇 |
肿瘤学 | 2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95篇 |
2023年 | 1721篇 |
2022年 | 2023篇 |
2021年 | 2769篇 |
2020年 | 1996篇 |
2019年 | 1634篇 |
2018年 | 734篇 |
2017年 | 1304篇 |
2016年 | 1433篇 |
2015年 | 1525篇 |
2014年 | 2420篇 |
2013年 | 2316篇 |
2012年 | 2567篇 |
2011年 | 2625篇 |
2010年 | 2236篇 |
2009年 | 1909篇 |
2008年 | 1890篇 |
2007年 | 1636篇 |
2006年 | 1285篇 |
2005年 | 1306篇 |
2004年 | 999篇 |
2003年 | 814篇 |
2002年 | 584篇 |
2001年 | 396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怡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6):326-326
用强迫游泳试验(FST)和慢性应激制作的动物模型,探讨了香苏散的抗抑郁作用。实验动物为ddY小鼠,经口给予香苏散[(1.0 g/(kg·d)]9d。虽然香苏散可以明显缩短模型小鼠FST的不动时间,但对自主活动没有影响。探讨香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能力虽然异常惊人(在1/10秒的时间里.大脑可接受1000个信息单元)。可是如果这些信息不经分析处理.再坚强的大脑也难以承受各类繁杂信息的狂轰滥炸。于是.头昏脑胀、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等也就在所难免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科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0例内科老年病房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者41例。分别给每日帕乐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1例中,轻中度抑郁障碍占87%,重度者占12.1%,以躯体障碍为主要症状,经服用帕乐西汀治疗6周后HAMD量表评分结果治愈率65.9%,显效率29.2%,无效4.9%。结论综合医院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及时识别、诊断,适当用抗抑郁剂治疗后,可缓解抑郁症状和身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进行肝气郁结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中,采用金益强等制定的肝气郁结证临床诊断标准,其标准可分为两类症状: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肝气郁结证的情绪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指“抑郁太息、闷闷不乐、忧郁、沉闷思虑无穷。流泪”等症状。是本证的核心症状,同时是躯体症状的基础。躯体症状可分“胸胁、乳房、少度胀痛”等肝经循行部位症状的必备症状, 相似文献
5.
6.
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CCMD-2-R)诊断标准的23例抑郁性神经症和47例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疗效以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临床症状和随访时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分别采用症自评量表(SCL-90)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除了人为规定的病程以及抑郁严重程度上有不同外,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异。作者还对CCMD-2-4中抑郁性神经症的分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与血压在应激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血压在应激前后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安静状态、心理应激状态和心理应激后 (恢复状态 )测量抑郁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血压 ,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以及心理应激前后的变化。心理应激以规定时间内的计算试验模拟 ,血清皮质醇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 ,血压为常规检测。结果 1.皮质醇 :抑郁组在安静状态、应激状态、恢复状态的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组应激前后皮质醇浓度的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2 .收缩压 :安静状态和恢复状态时抑郁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应激状态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应激前后收缩压的波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3 .舒张压 :抑郁组在安静状态时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在应激状态和恢复状态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应激前后舒张压的波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抑郁患者存在基础血压升高 ,此现象可能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90-90
由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抑郁和痴呆相关性研究新进展”讲习班(编号2007-03-09—020)拟定于2007年5月28日至31日(4天)在南京举办。项目负责人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袁勇贵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