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825篇 |
免费 | 15082篇 |
国内免费 | 62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16篇 |
儿科学 | 4331篇 |
妇产科学 | 694篇 |
基础医学 | 6464篇 |
口腔科学 | 301篇 |
临床医学 | 62109篇 |
内科学 | 33877篇 |
皮肤病学 | 846篇 |
神经病学 | 10634篇 |
特种医学 | 78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0篇 |
外科学 | 12468篇 |
综合类 | 109675篇 |
预防医学 | 26440篇 |
眼科学 | 1348篇 |
药学 | 53401篇 |
1353篇 | |
中国医学 | 39070篇 |
肿瘤学 | 36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4143篇 |
2023年 | 9117篇 |
2022年 | 10814篇 |
2021年 | 17131篇 |
2020年 | 11627篇 |
2019年 | 10044篇 |
2018年 | 4221篇 |
2017年 | 8929篇 |
2016年 | 9171篇 |
2015年 | 10221篇 |
2014年 | 18904篇 |
2013年 | 17926篇 |
2012年 | 21177篇 |
2011年 | 22453篇 |
2010年 | 20215篇 |
2009年 | 19020篇 |
2008年 | 20187篇 |
2007年 | 18616篇 |
2006年 | 17130篇 |
2005年 | 17844篇 |
2004年 | 16138篇 |
2003年 | 16487篇 |
2002年 | 11924篇 |
2001年 | 10319篇 |
2000年 | 7525篇 |
1999年 | 5333篇 |
1998年 | 4599篇 |
1997年 | 3782篇 |
1996年 | 2708篇 |
1995年 | 2155篇 |
1994年 | 1461篇 |
1993年 | 848篇 |
1992年 | 717篇 |
1991年 | 692篇 |
1990年 | 420篇 |
1989年 | 436篇 |
1988年 | 185篇 |
1987年 | 131篇 |
1986年 | 124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患者,按照急性肾损伤分层标准将其分为非严重损伤组(A组)和严重损伤组(B组),从基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转归预后等方面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1 920例患者中发生PC-AKI者90例,其中A组72例(80.00%),B组18例(20.00%),B组中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干预者11例(12.22%)。A组与B组间一般情况、基础肾功能、碘对比剂的使用以及联用肾毒性药物、静脉水化量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并慢性疾病者更多,其中冠心病(55.56%vs 29.17%)、心肌梗死(27.78%vs 5.56%)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心肌梗死者占45.45%。65.85%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10 d内肌酐仍高于基线,54.54%的透析患者在出院时仍需透析治疗,81.81%的透析患者出院时死亡或放弃治疗。结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PC-AKI,当合并这些疾病的患者使用碘对比剂时,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PC-AKI的肾功转归较差,发生PC-AKI后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至本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134例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TEP组及TAPP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急性疼痛评分(VS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EP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短于或少于TA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急性疼痛评分(VSA)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P与TAPP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P并不增加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的发生率,TAPP与TE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为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输液时低血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医院诊治的300例肺部感染输液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输液3d时的血钾浓度,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输液后34例患者发生急性低血钾,发生率为11.33%,其中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2例,分别占61.77%、32.35%、5.88%;患者性别、氯化钠输液量、输液总量与患者发生急性低血钾无关(P>0.05),患者年龄≥60岁、体温≥38.5℃、高血压及冠心病、抗菌药物为青霉素及头孢类、葡萄糖输液量≥1000ml/d、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葡萄糖输液量大、抗菌药物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急性低血钾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以轻度为主,高龄、葡萄糖输液量大、抗菌药物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发生急性低血钾,输液时应注意补钾预防低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性颅内压监测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共计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14例,实验组1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加以治疗,采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对实验组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为(15.83±0.31)分、预后GOS评分为(3.19±0.15)分,实验组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为(11.18±0.45)分、预后GOS评分为(4.90±0.17)分。实验组预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对患者的治疗予以有效指导,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庭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4):174-176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止血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1)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观察组(n=21)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1)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出现再出血1例、发热1例,发生率9.52%;对照组中,再出血3例、发热3例、穿孔2例,发生率3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我院住院医生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病历共521例,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采用相应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以手足十二针、火针为主,康复训练以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为主,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0次,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总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软瘫期组与痉挛期组、相对恢复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痉挛期组和相对恢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疗效可能与运动功能分期、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疑难病杂志》2019,(3)
目的分析临床相关血液与血生化指标对缺血性结肠炎(IC)的诊断及结局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IC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同期于医院因腹痛或便血就诊94例患者,均完成肠镜检查,并诊断为非I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48 h内血生化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IC的诊断效能及预后价值。结果 IC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房颤、腹部手术史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P=16.756/0.000、7.133/0.011、5.711/0.024、4.905/0.041、9.263/0.003);2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血钾(K)、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5.753/0.000、1.986/0.045、2.253/0.025、7.189/0.000、5.271/0.000、1.988/0.049、6.969/0.000、9.045/0.000、3.582/0.000); Fib+DD+血K联合诊断IC的准确性最高(AUC=0.903,95%CI=0.861~0.946,P=0.000)。另Hb对IC结局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695,95%CI=0.551~0.840,P=0.019)。结论若患者首诊以腹痛或便血就诊,血生化联合检测可提高IC的诊断效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钾联合检测能达到较好的准确性,血红蛋白可能具有早期预测IC结局的效能,患者既往病史也有助于I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孙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
目的观察rt-PA动脉溶栓治疗以脑梗死为首发的AIDS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本病例动脉溶栓后取得很好效果。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以脑梗死为首发的AIDS合并梅毒患者是一种有效方法,还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3):215-219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钛网治疗急性腰椎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9月本科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钛网,辅以后路钉棒固定及闭式冲洗治疗急性腰椎化脓性骨髓炎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38.34±6.55)岁。术后观察患者体温、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中见病变椎体均有脓液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破坏。12例患者细菌培养均为阳性,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链球菌。患者术后体温均逐渐下降,至术后0~3 d,平均(0.42±0.900) d,体温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1.53±5.86)个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2例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感染复发,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随时间延长,VAS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影像检查未见病灶复发,无内固定物松动及移位,未发生脊柱畸形。12例患者中4例分别于术后22、27、30、31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间骨桥形成,达到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结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钛网治疗急性腰椎化脓性骨髓炎,可以彻底清除病灶、防止感染复发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