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053篇 |
免费 | 6783篇 |
国内免费 | 40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0篇 |
儿科学 | 79篇 |
妇产科学 | 218篇 |
基础医学 | 983篇 |
口腔科学 | 174篇 |
临床医学 | 10349篇 |
内科学 | 2622篇 |
皮肤病学 | 975篇 |
神经病学 | 213篇 |
特种医学 | 11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254篇 |
综合类 | 32026篇 |
预防医学 | 6056篇 |
眼科学 | 229篇 |
药学 | 21932篇 |
211篇 | |
中国医学 | 81422篇 |
肿瘤学 | 8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9篇 |
2023年 | 2487篇 |
2022年 | 2791篇 |
2021年 | 4209篇 |
2020年 | 2857篇 |
2019年 | 2553篇 |
2018年 | 1083篇 |
2017年 | 2462篇 |
2016年 | 2698篇 |
2015年 | 3286篇 |
2014年 | 7028篇 |
2013年 | 6415篇 |
2012年 | 8175篇 |
2011年 | 9135篇 |
2010年 | 8389篇 |
2009年 | 7962篇 |
2008年 | 8294篇 |
2007年 | 7228篇 |
2006年 | 6992篇 |
2005年 | 7913篇 |
2004年 | 8387篇 |
2003年 | 9104篇 |
2002年 | 7970篇 |
2001年 | 7569篇 |
2000年 | 5622篇 |
1999年 | 4016篇 |
1998年 | 3086篇 |
1997年 | 2647篇 |
1996年 | 2176篇 |
1995年 | 1882篇 |
1994年 | 1265篇 |
1993年 | 795篇 |
1992年 | 768篇 |
1991年 | 839篇 |
1990年 | 971篇 |
1989年 | 913篇 |
1988年 | 183篇 |
1987年 | 138篇 |
1986年 | 101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65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扶正解毒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CAP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和主管医师的辨证,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参照指南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中药,评价疾病和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退热时间,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和药品比。结果治疗10天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和发热、咳嗽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完全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抗生素费用和药品比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出现肾功能损伤的病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调整抗生素治疗后,未特殊干预即好转;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加用扶正解毒中药的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症状,缩减完全退热时间,降低CRP水平,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4.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4)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归于"脉痹"范畴,"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间,同行如椎刺或两股肿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该病明确命名为"股肿"。中医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结合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熨烫、涌泉穴温和灸、中药外敷、芒硝冰片散外敷、穴位贴敷、按摩、汤剂口服等多种手段,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未病先防。临床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因人因病,以预防DVT发生为主,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中药敷肚脐防治化疗所致胃部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化疗患者,依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参照组予以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治疗,实验组予以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中药敷肚脐治疗,对比两组恶心、呕吐程度以及治疗前、治疗5 d后血清胃肠激素MLT和GAS水平。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程度、治疗5 d后MLT以及GAS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中药敷肚脐可有效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程度,调节胃肠激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将温州市龙湾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灸)。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记忆量表评分、记忆商,血清MDA、SOD水平,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记图、再认、再生得分、总分及记忆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记图、再认、再生、计数1~100、背数、总分及记忆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组在记图、再认、再生、计数1~100、背数、总分及记忆商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MDA、SOD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2组治疗后MCA、ACA、PCA和BA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加快,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结论 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