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15篇 |
免费 | 1955篇 |
国内免费 | 9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03篇 |
儿科学 | 876篇 |
妇产科学 | 303篇 |
基础医学 | 1177篇 |
口腔科学 | 241篇 |
临床医学 | 5881篇 |
内科学 | 1724篇 |
皮肤病学 | 464篇 |
神经病学 | 387篇 |
特种医学 | 12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2311篇 |
综合类 | 8527篇 |
预防医学 | 1736篇 |
眼科学 | 1660篇 |
药学 | 3631篇 |
97篇 | |
中国医学 | 4476篇 |
肿瘤学 | 19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08篇 |
2023年 | 1016篇 |
2022年 | 1231篇 |
2021年 | 1592篇 |
2020年 | 1201篇 |
2019年 | 882篇 |
2018年 | 430篇 |
2017年 | 707篇 |
2016年 | 790篇 |
2015年 | 874篇 |
2014年 | 1479篇 |
2013年 | 1309篇 |
2012年 | 1776篇 |
2011年 | 1908篇 |
2010年 | 1739篇 |
2009年 | 1755篇 |
2008年 | 2435篇 |
2007年 | 2004篇 |
2006年 | 1902篇 |
2005年 | 2105篇 |
2004年 | 1441篇 |
2003年 | 1335篇 |
2002年 | 1154篇 |
2001年 | 955篇 |
2000年 | 705篇 |
1999年 | 566篇 |
1998年 | 559篇 |
1997年 | 528篇 |
1996年 | 498篇 |
1995年 | 455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198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213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一、概述肘部主要功能是连接上臂与前臂,维持手部在空间的位置,从而发挥上肢功能。文献报道约5%~15%的肘部创伤后会出现肘僵硬,是人体最容易出现僵硬的关节。既往曾将伸肘受限>30°、屈肘<130°考虑为手术松解的指征,然而由于现代生活中对肘部活动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其不能满足生活、工作需要时即可诊断为肘僵硬。 相似文献
3.
4.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并发症。目前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或者植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二者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抗VEGF药物或其他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地塞米松缓释植入剂同样有效。RVO黄斑水肿的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有关,早期治疗的患者视力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抗VEGF治疗对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9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n=65例)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n=64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抗VEGF治疗,对比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不良反应情况。根据治疗后CMT情况对抗VEGF治疗患者进行分组,分为<300μm组以及>300μm组,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线CMT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预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的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CM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眼压降低(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BCVA高于常规组,CMT小于常规组,眼压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总... 更多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咽痛反复发作半年首诊,半年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咽痛.半年来,曾反复多次就诊,均诊断为"咽炎",给予口服抗生素以及西瓜霜含片等,效果不显,并给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雾化吸入,仍无效,咽部疼痛逐渐加重,于2004年10月22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头颈部,常为单发结节。(2)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层。(3)肿瘤细胞小~中等大,轻~中度异形性,大细胞少于30%。(4)肿瘤细胞CD4~+/CD8~-,一般不表达CD30和细胞毒性标记。(5) T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结论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属于少见的皮肤原发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尿剂是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体液容量超负荷的基本药物。本文简单回顾了人类抗击体液潴留的历史,重点介绍了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体液潴留的药品——不同利尿剂的研发历史,开发思路及作用机理。新的排水利尿剂对于传统排钠利尿剂是很好的互补,遵循权威部门颁布的指南可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不同类型利尿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