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3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3.
护士眠睡质量和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倒班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名护理学院在读学生、57名实习护士和61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结果21.05%的被调查者有睡眠质量问题,三组被试的PSQI总分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SCL-90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SCL-90总分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从护理学院学生到临床护士,睡眠质量逐步变差,但心理状况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处理、强化和使能结构模式(PRECEDE)健康教育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行腔内隔绝手术(EVG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63例接受EVGE治疗的T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遵医行为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可改善TAD行EVGE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近几年才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研究。大体上,该方法在GBM的应用主要分临床、病理及自身效果比较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分,深度学习在GBM的临床应用又分为患者的预后判断、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放疗三个方向;在GBM的病理应用分为分子及基因表达状态的判断、病理组织的识别。在深度学习方法上,用的最多的是卷积神经网络,其他的研究尚包括不同深度学习模型间的效果比较,源自不同MRI序列的深度模型建立等。本文就深度学习在GBM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家蚕幼虫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家蚕幼虫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圆形滤纸层析预试法和试管预试法对家蚕幼虫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乙醚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家蚕幼虫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家蚕幼虫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内酯及香豆素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糖及苷类、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家蚕幼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幼虫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GP73在PH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PHC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PHC癌组织(PHC组)和18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GP73蛋白以及GP7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HC组GP7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3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04)(P0.05);PHC组GP73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正常对照组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GP73蛋白表达量与GP73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76,P0.05)。结论:GP73在PH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GP73能作为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肝癌标志物,为PHC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家蚕幼虫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家蚕幼虫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圆形滤纸层析预试法和试管预试法对家蚕幼虫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乙醚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家蚕幼虫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家蚕幼虫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内酯及香豆素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糖及苷类、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家蚕幼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幼虫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穿透心肌组织能力及其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15b-SOD1和pET15b-PEP-1-SOD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SOD1和PEP-1-SOD1融合蛋白.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大鼠离体心脏停灌30 min后复灌6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SOD1蛋白预处理组,25、50、100μmol/L 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PEP-1-SOD1的转导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转导的目的 蛋白的SOD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复灌后15 min内冠状动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复灌60 min时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PEP-1-SOD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转导入离体灌注的心肌组织内,SOD1蛋白预处理组心肌组织内未见到目的 蛋白.对照组,SOD1组和25、50、100 μmol/L PEP-1-SOD1处理组的SOD活性分别为(10.06±0.77),(10.59±0.71)和(32.29±1.42)、(43.16±1.16)、(55.14±1.59)U/mg蛋白,MDA含量分别为(1.48±0.19),(1.39±0.11)和(1.01±0.14)、(0.73±0.13)、(0.50±0.06)nmol/mg蛋白,CK活性分别为(1.73±0.58),(1.68±0.14)和(1.40±0.28)、(0.97±0.39)、(0.61±0.56)U/mg蛋白,心肌细胞凋亡率(AI)分别为(17.25±0.75)%,(16.63±1.07)%和(11.50±0.57)%、(6.50±0.63)%、(4.13±0.52)%,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5.13±2.18)%,(52.13±2.59)%和(33.88±2.06)%、(25.50±2.16)%、(15.38±1.14)%.与对照组和SOD1组比较,PEP-1-SOD13种剂量组的SOD活性、MDA含量、CK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SOD活性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高于SOD1组,MDA含量、CK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SOD1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SOD1组.结论 PEP-1肽介导SOD1蛋白能直接以天然活性的形式高效穿透进入离体心肌组织,转导的PEP-1-SOD1融合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