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andy-Walker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产后证实的38例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产前超声诊断典型17例,漏诊1例;变异型14例,漏诊6例;单纯颅后窝积液7例。本组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1.6%(31/38),漏诊率为18.4%(7/38)。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及其合并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退黄、补充维生素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剂量为3m l/kg,1天1次,连用14天。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7.4±3.1天、19.7±3.5天(P<0.01),治愈率分别为79.4%、58.8%(P<0.05);治疗组患儿血钾浓度在治疗前后分别为4.0±0.3mmol/L、4.0±0.2mmol/L(P>0.05),血钠浓度分别为141.4±4.1mmol/L、142.3±4.0mmol/L(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为一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就我院2002-01~2005-12住院的支原体肺炎80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3~13岁,男48例,女32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标准[1]。其中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1.2实验室检查80例患儿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低于10×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支原体IgM(MP-IgM)均为阳性。24例患儿血清心肌酶增高,占患儿总数的30%,2例患儿异型淋巴细胞>14%,占患儿总数的3%。1.3胸部X线摄片检查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单侧间质性肺炎48例,占患病人数的60%,双侧间质性肺炎32例,占患病人数的40%。1.4治疗对…  相似文献   
4.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在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Voluson730 Expert RAB2-5L容积探头对346例高危妊娠产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引产或生产结果对照.二维超声检查后直接完成动态三维数据采集,由另一名医师在未知二维超声结果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动态三维图像并做出诊断.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为83.87%,97.93%,95.97%,83.33%,97.53%,其中敏感度及阳性预告值明显优于二维超声.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明显提高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其图像生动逼真,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患者全面系统地理解胎儿肢体的解剖结构及畸形状况,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病程≤3个月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5例15只眼,给予黄斑水肿区域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凝后随访9~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 )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改变。 结果 治疗前BCVA为:0.34±0.18,治疗后3、6、9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67±0.12,0.68±0.13,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CMT为:(451.53±147.38)μm,治疗后3、6、9个月CMT为(284.33±96.91)、(228.73±72.78)、(213.40± 63.24)μm,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改善或稳定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且损伤小,可以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1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发展现状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颁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apps.who.int/classifications/icfbrowser)以来,国际分类家族ICF研究分中心始终致力于ICF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并在ICF发布的第一个十年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ISPRM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励建安教授领导的中国ICF临床应用专家组的努力下,中国和瑞士ICF研究分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ICF在中国的临床应用也在稳步推进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特点。方法将130例ALS患者按临床起病方式分为球部起病组(36例)和肢体起病组(94例),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的肺功能进行比较;并比较球部起病组(35例)和肢体起病组(89例)的呼吸肌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球部起病组及肢体起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高峰流量(PEF)均显著下降(均P0.01)。球部起病组及肢体起病组FEV1/FVC均值(80%)在正常范围,但球部起病组FEV1/FV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MVV显著降低(P0.05),其他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显著降低(均P0.01),第0.1 s口腔闭合压(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S患者呼吸肌功能异常率(87.90%)显著高于肺功能异常率(52.30%)(χ~2=38.07,P=0.000)。结论 ALS患者肺功能障碍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球部起病患者呼吸肌功能损害较肢体起病患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 方法 累及黄斑的伴轻中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RRD 45例(45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7例(2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18例(18只眼)行巩膜扣带术。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并发症及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 结果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力提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isher确切概率法, P=0.155; χ 2 =0.417, P=0.519);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561, P=0.018 );两组一过性高眼压、视网膜前膜及视物变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1.831,0.011,0.234; P=0.176,0.915,0.628),两组在术后1个月仍存在视网膜下液者,B组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5.162, P=0.000)。 结论 对于累及黄斑的伴轻中度PVR的RRD,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虽然微创技术的发展使玻璃体切除术有成为治疗RRD主要术式的趋势,但巩膜扣带术仍然不失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内皮试针、小剂量注射地塞米松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重型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地塞米松注射)和B组(泼尼松口服),每组40例.A组使用1 mL皮试针单叶注射0.5~0.8 mL地塞米松(2.5~4.0 mg),每周2次.B组采用口服泼尼松10 mg,每天3次,疗程6~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温、甲状腺疼痛及触痛程度、甲状腺大小、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和肿大甲状腺缩小时间、血沉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B组不良反应.A组平均注射(3.56±0.81)次.结论 对于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皮试针、小剂量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治疗方法的尝试,该法显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