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78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长期以来,保守治疗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髁突骨折发生的机制、分类、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和C一反应蛋白(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探讨PCOS患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法选择我院PCOS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同期选择非PCOS患者50例作为对照,测定血清APN水平和CRP浓度及内分泌代谢指标,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量颈总动脉IMT。结果 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P浓度、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肥胖组血清APN水平低于非肥胖组(P<0.05);PCOS肥胖组血清CRP浓度、IMT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COS组APN与CRP,IMT、HOMA-IR均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或P<0.01)。CRP与IMT、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PCOS患者尤其伴有肥胖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CRP浓度升高,胰岛素抵抗增加,IMT增加,可能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尤其伴有肥胖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综合征(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syndrome,TIPI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综合征,以单侧颈部疼痛为特征,偶尔放射到同侧耳部,在按压、吞咽、咳嗽、头部运动时加剧的搏动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TI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X刀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联合全脑照射(WBRT)治疗脑转移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脑转移瘤FSRT+WBRT和35例脑转移瘤单纯WBRT的结果,比较分析两者有效率、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FSRT+WBRT、WB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9%、26%(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1.5)、(6.5±0.5)个月(P<0.05),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4%、9%(P<0.05)。两组有效率(8%、71%,P>0.05)和6、12个月生存率(63%、41%,51%、23%,P>0.05)相似。 结论 X刀FSRT联合WBRT治疗脑转移瘤损伤小、安全、延长生存期,疗效优于单纯全颅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车前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4例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车前地黄汤联合非布司他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0 d。分别于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120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2%,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停药60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9.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血U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UA水平较治疗120 d后亦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0 d后,两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较治疗120 d后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CRP、ES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CRP、ESR水平较治疗120 d后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车前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UA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自1994—4~2004—4栓塞治疗33例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72h)病人,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位置、病情严重程度、栓塞材料等对栓塞效果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Ⅲ级、Ⅳ-Ⅴ级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9%、57.1%、0%。宽颈、窄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8%、76%。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预后良好者分别为90.9%、66.7%、0%。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有关,还受瘤体大小、动脉瘤位置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自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急性期(72h)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33例病人,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位置、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7.0%(20/23)、57.1%(4/7)、0%(0/3)。宽颈、窄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8.3%(7/12)、76.2%(16/21)。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预后良好者分别为90.9%(10/11)、66.7%(12/18)。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受瘤颈、瘤体大小、动脉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减压的情绪管理策略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采样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各分项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各分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正念减压的情绪管理策略可有效缓解围手术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滴,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均治疗30 d,定时监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治疗前后均用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检测智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MDA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治疗DEACMP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