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随着集团医院逐步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以及区域化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Enterprise-PACS正在成为新一代医学信息网络发展和应用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E-PACS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5月我院集团医院E-PACS项目开始启动。在经历一年国外文献复习、大量现场调研以及结合我院实情的需求分析后,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今年底之前,该E-PACS项目将投入实施。本文就E-PACS背景、构建策略以及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超低剂量CT(ultra-low-dose CT,ULDCT)平扫评价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定义的肺部靶病灶和磨玻璃结节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4月—6月纳入接受了胸部ULDCT平扫(0.07~0.14 mSv)和低剂量增强CT检查(2.38 mSv),而且有RECIST标准定义的可测量肺部靶病灶或直径≤1 cm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重建了4组图像,包括3组ULDCT图像,分别为80%强度的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 with an 80% strength level,ASIR-V-80%)图像、中等强度的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ate strength,DLIR-M)图像和高强度的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high strength,DLIR-H)图像,以及1组作为参考标准的增强CT图像。结果·8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平均年龄(62±11)岁,共80个靶病灶和27个磨玻璃结节。3组ULDCT图像的肺部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88、0.987和0.990)、≤1 cm磨玻璃结节的直径测量值(r分别为0.905、0.906和0.969)、非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69、0.957和0.977)、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72、0.994和0.994)与增强CT有很高的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DLIR-H重建图像中肺部靶病灶测量值的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4.3%(95%一致性界限:-5.7%~14.3%),非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的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5.1%(-9.1%~19.3%),优于ASIR-V-80%[8.5%(-3.3%~20.3%),9.7%(-6.0%~25.3%)]和DLIR-M[8.5%(-4.2%~21.3%,8.8%(-9.9%~27.5%)]。DLIR-H重建图像中的肺门淋巴结病灶测量值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18.3%(8.8%~27.9%),优于ASIR-V-80%[20.2%(-1.2%~41.5%)]和DLIR-M[23.4%(13.5%~33.2%)]。DLIR-H重建图像中磨玻璃结节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差异为7.0%(-5.7%~19.7%),优于ASIR-V-80% [14.4%(-4.4%~33.2%)]和DLIR-M[16.3%(-4.1%~36.7%)]。结论·基于DLIR-H重建的ULDCT平扫图像中的肺部靶病灶和直径≤1 cm磨玻璃结节的测量值与增强CT图像有很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差异性,有利于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下对肿瘤和磨玻璃结节进行重复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巩膜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后眼球球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临床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巩膜环形扣带手术,并于手术后2.0~3.5年行环形扣带拆除手术.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3D-CT)对手术眼及健眼扫描,记录手术眼球球壁和眼轴长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手术眼的眼轴长度.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式测得眼轴长度的差异.结果 3D-CT扫描发现,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所有手术眼扣带部位眼球球壁凹陷,呈"葫芦状"外形.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后1个月,眼球球壁凹陷消失.3D-CT测量发现,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手术眼眼轴长度为(27.65±1.22)mm手术后1、3、6个月,手术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7.30±1.56)、(27.29±1.46)、(27.12±1.49)mm;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9,P=0.723).IOL-Master 测量发现,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手术眼眼轴长度为(28.32±1.94)mm;手术后1、3、6个月,手术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8.17±1.87)、(28.21±1.94)、(28.25±1.93)mm;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04,P=0.930).两种测量方式测得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05,P=0.847).结论 巩膜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眼球球壁凹陷,手术后眼球球壁凹陷消失;环形扣带拆除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放射科数字化后的成本-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30年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及网络技术渐趋成熟。与此同时,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数字化放射科运营及管理模式也正在形成[1 3 ] 。我院于1999年12月正式开始全数字化信息(图像及文本)采集、PACS/RIS运行及数字化管理,至2 0 0 2年底,基本完成从传统运营方式向数字化放射科的转变。本文根据我院数字化放射科3年的运营结果,就放射科数字化后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期望对投资回报率及经济活力做出初步评估。一、材料与方法(一)基本情况:全院床位15 0 0张,门急诊量4 0 0 0~6 0 0 0人次/日。放射科工作人员73名,每日产生影像数据量为7GB…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网络用于重建胸部超分辨率(SR)CT图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18例患者胸部CT,采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模型将标准512矩阵(512×512)CT图(标准-512组)增强为1 024(SR-1 024组)和2 048(SR-2 048组)矩阵SR CT图,对比3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结果 SR-1 024及SR-2 048组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病变清晰度评分均优于标准-512组(P均<0.05)而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win2SR模型可在不增加图像噪声的前提下重建胸部SR CT图像并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FBP和ASiR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CTDIvol为(11.55 ±2.94)mGy,明显低于组1 [(18.13±3.64)mGy,t=6.17,P<0.01]。组2的ED值为(4.48 ±1.34)mSv,较组1[(7.56 ±2.68)mSv]降低了41% (t=4.54,P<0.01)。加入50%ASiR重建后,组1B、组2B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降低,而SNR及CNR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2B的图像噪声较组1A降低,SNR及CNR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A与组2B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16,P>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nti-EGFR-PEG-SPIO纳米分子探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肺腺癌细胞的靶向性及利用MRI对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nti-EGFR靶向纳米分子探针(anti-EGFR-PEG-SPIO)及非靶向纳米分子探针(PEG-SPIO),行电镜(TEM)观察,并测量水合粒径及弛豫率等表征。之后将不同Fe浓度(0、10、20、40、60、80 μg/ml)的anti-EGFR-PEG-SPIO和PEG-SPIO分别与H460细胞孵育2 h后,进行体外MR成像,观察其T2WI信号强度及信号强度变化率。行H460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摄取Fe情况。结果 不同Fe浓度anti-EGFR-PEG-SPIO及PEG-SPIO探针分别与H460细胞孵育2 h后,前者显示H460细胞的信号强度随Fe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减低,Fe浓度为60 μg/ml时,相对于0、10、20、40、80 μg/ml,信号强度变化率约为-58.2%、-82.7%、-94.4%和-98.3%;而后者显示H460细胞信号强度减低相对不明显。普鲁士蓝染色及TEM结果显示anti-EGFR-PEG-SPIO的H460细胞内可见大量铁颗粒沉积,而PEG-SPIO的肿瘤细胞内仅可见少量铁颗粒沉积。结论 自行制备的anti-EGFR-PEG-SPIO分子探针对H460肺腺癌细胞具有靶向效应,采用3.0T MR扫描仪可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汪佩文  解学乾  姜海琼  靖大道 《肝脏》2009,14(3):218-219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具体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脾肿大、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门体循环有很多侧支,常见的检测方法如B超、胃镜、上消化道食管钡餐等仅显示间接征象或显示侧支循环的一部分,而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DCTPV)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门体之间的侧支循环,对临床诊断肝硬化有很大的价值。本研究应用MDCT技术观察肝硬化侧支循环的表现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dendrimer-entr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Au DENPs) as a CT molecular probe. Methods Fifteen concentrations (0.001 to 0.1 mol/L) of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entrapped by amine-terminated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of generation 5 in experiment groups. Same concentrations of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agent (Omnipaque)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s. The CT value of each concentrations of contrast agents in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in vitro. Six concentrations (0.006 ~ 0.02 mol/L) of Au DENPs at a dose of 10 μl were injected into the subcutaneous soft tissue of BALB/C mice back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in vitro, then the experiment mice were scanned by a micro CT system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Results (1) The CT values of Au DEN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ag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0.01 mol/L or lower in vitro. However, whe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ed 0.02 mol/L, the CT values of Au DEN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agent. (2) Au DENPs at a dose of 10 μl injected into the subcutaneous soft tissue of mice could be detected by microC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particles was not less than 0.009 mol/L in vivo. A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0.008 mol/L, Au DENPs were undetectable in vivo. Conclusions Au DENPs show better inherent character for imaging than existing CT contrast agents, which preliminarily qualifies its use as a CT molecular pro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