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ACT3d脂肪定量技术评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髋周肌肉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41例为病例组(患侧59髋,健侧23髋),另选取正常健康者9名为对照组。受检者均行常规MRI、FACT序列扫描,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标准分为0期、Ⅰ期、Ⅱ期及Ⅲ期。勾画臀大肌、缝匠肌、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感兴趣区,获得肌肉横截面积(CSA)、脂肪分数(FF)值,观察各肌肉CSA、FF的差异,并分析各肌肉CSA、FF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髂腰肌、缝匠肌、股直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的C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股直肌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的髂腰肌、缝匠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的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SA与ARCO分期未呈现出相关性(P>0.05);除股直肌外,缝匠肌、髂腰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FF值与ARCO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肌肉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挛缩、脂肪浸润,以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最为明显,并且FACT3d脂肪定量技术能在早期发现髋周肌肉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基底核区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最容易造成相邻皮质脊髓束损伤,从而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程度障碍。功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真实有效地显示脑内白质结构,尤其是发生病变时,相邻和相关的白质纤维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以扩散张量成像的各向异性指数最为敏感。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左侧基底核缺血性和出血性病变对皮质脊髓束通路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皮质脊髓束通路各向异性指数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10/2008-1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完成。对象:左侧基底核出血患者20例,左侧基底核缺血性病变患者27例。方法:利用GE 1.5T扫描仪及SUN工作站行全脑数据收集和后处理,在各向异性指数图像上分别测量延髓、脑桥、大脑脚、基底核、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等层面的皮质脊髓束通路走行区各向异性指数的测量。兴趣区大小的确定由个体纤维束轴位图上其结构所决定,以不超出该结构的范围、同时有2人对兴趣区大小进行肯定为准。主要观察指标:常规磁共振明确基底核区出血和缺血性病变患者,采集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并在工作站的扩散张量成像软件进行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域各向异性指数测量和分析。结果:左侧基底核区的出血、缺血性病变对左侧皮质脊髓束通路各个水平层面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各向异性指数的统计学分析,α=0.05。缺血及出血性病变患者延髓水平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桥水平直至半卵圆中心各层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尤其是基底核层面和放射冠层面的P值最小,又以放射冠层面最明显。结论:扩散张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核区缺血性病变对大脑脚层面及其以上的皮质脊髓束的影响较出血性病变大。  相似文献   
3.
莫茵  田伟 《医学综述》2008,14(18):2850-2853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原子核磁共振频率的微小差异,无创性地检测体内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已成为检测体内化学成分、组织代谢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近10多年来,随着活体MRS技术的进展,其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癫痫为研究最多的内容,对手术前病灶的定侧、定位和评价抗癫痫药物的临床效果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MRS在癫痫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卓琳  田伟  莫茵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82-1082
病例资料 患,女,50岁,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4年余,加重十余天,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远端较近端差,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膝以下痛觉减退,肛周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41岁.因左上腹隐痛半年,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胰体后方实质性包块.3个月后以左腹膜后包块收住我院肝胆外科.病程中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左上腹轻压痛并有深压痛,无反跳痛,似可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在我院复查B超示:胰腺后方探及一个5.1 cm×5.0 cm实质低回声包块,CDF及CDE未引出血流信号.行磁共振检查于胰尾后方、左肾上极前上方、主动脉外侧见一约4.8 cm×3.4 cm×4.6 cm类椭圆形肿块,边界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平扫FLAIR、增强T1WI及增强FLAIR 3种序列对柔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柔脑膜病变行平扫FLAIR、增强T1WI和增强FLAIR检查.结果 病变呈异常脑回样或线样高信号.增强FLAIR显示全部病变,增强T1WI仅显示13例病变,平扫FLAIR仅显示11例病变.对病变显示的统计学分析显示3种序列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别(χ2=29.346,P<0.01).结论 增强FLAIR显示柔脑膜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优于平扫FLAIR和增强T1WI.  相似文献   
7.
目的:任务诱发去激活(Task induced deactivation,TID)皮层区是静息态脑功能的“默认”模式相关脑区,可能与自我定向思维活动有关。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线TID脑区是否出现变化,以及TID脑区与患者情感状态、行为学表现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例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执行2-back工作记忆任务时行全脑BOLD-fMRI扫描,对每个受试者进行PANAS量表评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2-back任务中反应时间(RT)延长,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后内侧皮层(PMC)脑区TID效应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增加;患者组MPFC区TID与RT、负性情绪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任务执行中存在着认知-情感之间注意资源转移效率障碍,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DWI检查对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胆反映瘤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和DWI图像的特征。结果 所有病变均以累及桥小脑角为主,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开有,沿蛛网膜下腔生长,7例包埋基底动脉,平扫8例以与脑脊液一致长T1WI,T2WI为主,5例为混杂信号;病灶无强化及灶周水肿;DWI典型表现为病灶范围内高信号,结论 桥小脑角的胆脂瘤在MR-DWI图像上有特征表现。MR-DWI检查有助于桥小脑角区胆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符合我国医学伦理的规范要求,符合2013年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男,53岁,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症状。2018年患者肌肉萎缩加重,左膝以下感觉减退,未见左下肢肌肉萎缩。近3天患者自觉情况加重,右眼视力下降,右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大便未解。于2020年10月21日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后完善头颅、颈胸腰椎、上中下腹CT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心肌铁过载(MIO)所致心功能不全是地中海贫血、原发性血色病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但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误诊。心脏MR(CMR)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为评估MIO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本文就CMR评估MIO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