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75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51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64层容积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V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50例副鼻窦患者的轴位螺旋扫描冠状位重组图像和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机,先行轴位螺旋扫描,原始扫描层厚0.625 mm,Pitch值0.5,利用Reformat技术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再通过冠状位非螺旋扫描获取直接冠状位图像;最后将每位患者的两组不同冠状位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副鼻窦解剖、软组织及骨组织等的显示效果。结果轴位扫描重组冠状位图像在副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V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 GV)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能引起致死性大出血.目前胃静脉曲张临床主要依靠胃镜诊断,随着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应用于临床,其优势愈来愈受到重视[1].本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探讨64层螺旋CT对GV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干梗死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性脑干梗死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多在 2周内死亡 ,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们诊治的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 5~ 80岁 ,平均 6 4 .5岁。病情进展时间 3~ 2 0天 ;静态起病 4例 ,动态起病 6例。病前 1月内头昏及眩晕 5例 ,典型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 7例 ,糖尿病 4例 ,冠心病 5例 ,心房颤动 1例 ,中风病史 3例。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截肢1例 ,高粘血症 3例。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 :眩晕 8例 (80 % ) ,…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组综合征。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作为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通过特定脉冲标记动脉血中的氢质子,在不依赖血脑屏障的情况下,能真实反映各个阶段VCI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具有良好时间分辨率,已成为诊断和随访VCI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作者就ASL技术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V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MR弥散加权成像确立正常人脑不同结构表观弥散系数值,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结构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以及成长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床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临床实习医院中缺少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临床实习教学中缺乏医德医风教育,无固定的临床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考研及找工作等严重影响临床实习计划及缺乏对实习生的考核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模式,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丘脑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1H-MRS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丘脑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对32例MS患者(MS组)、28例NMO患者(NMO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丘脑1H-MRS扫描,计算并比较各组丘脑代谢产物比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结果三组间NA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丘脑NAA/Cr明显减低(t=-3.45,P〈0.05),而Cho/Cr及mI/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0.661,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组丘脑NAA/Cr、Cho/Cr及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2、1.408、1.735,P均〉0.05)。结论 1H-MRS显示MS患者丘脑NAA/Cr减低,提示此区域存在轴索损伤,而NMO患者丘脑受损不明显,反映出MS与NMO存在不同的病理变化,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实践导师制培训方案并探讨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受训的295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导师制方案进行培训。培训前进行入学摸底考试,培训后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组织同等难度的结业理论考试和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60分为及格。 结果 培训前无论心肺复苏还是临床实践技能,不及格率都接近60%(59.36%、57.24%),培训后不及格率大幅下降(1.4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医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后均优于男性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学员结业时理论考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毕业生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前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本科毕业生,培训后分数增加幅度也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分别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得分呈负相关(心肺复苏r=-0.158,P=0.007;临床实践技能r=-0.121,P=0.004)。学历水平高低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均无相关性(心肺复苏r=0.101,P=0.083;临床实践技能r=0.062,P=0.293),与理论考试分数呈正相关(r=0.282,P<0.001)。 结论 通过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学员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两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提示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能有效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